小优智能:开拓3D人脸识别新蓝海

    更新时间:2018-11-13 17:21  

创新驱动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 X系列引领了人脸识别替代指纹识别的潮流,随着国内厂商奋起直追,苹果的技术领先优势正在缩小。2015年成立的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把编码结构光技术应用于消费级市场,将在国产手机上实现比iPhone X精度更高的3D人脸识别效果,并可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手势控制、3D/人体扫描、工业检测、激光雷达等领域。

2

比苹果精度更高

在位于高新区的公司总部,小优智能CEO郭俊兴向记者展示了一张50万到100万个点组成的三维人脸,这张脸正是由小优智能的3D人脸识别模组拍摄而成。

早在2013年苹果以3.6亿美元收购以色列3D传感器公司PrimeSense,郭俊兴就开始关注3D视觉产业链。曾在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工作的郭俊兴,决定创业时已年近40岁,自言“没给自己留失败的余地”。2015年他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小优智能,2017年又在深圳南山区软件产业基地成立独立公司。

创立初始,小优智能与西门子、百度等大公司展开合作,提供工业机器视觉模组。“工业领域最大难点在于都是非标定制化产品,企业上规模靠人,项目越多需要的人越多。”工业领域发展的瓶颈促使郭俊兴寻求新的增长点,他把目光放到了手机市场。

就常见的几种手机解锁方式而言,密码解锁、指纹识别以及屏下指纹都已经成熟,人脸识别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3D人脸识别主要有三大技术流派,包括双目成像、TOF(飞秒)和结构光,除此以外还有2D红外光方案,但技术精度较差,可能出现一张照片就可以解锁的情况。

“我们跟苹果同属结构光原理,区别在于我们的精度更高。苹果的人脸识别是毫米级的,而我们可以达到0.6到0.02毫米。”郭俊兴介绍,他的模组里有一颗MEMS微振镜芯片,每秒转动上千次把结构光扫在脸上,通过光的变化解析出三维尺寸。简单来说,就是在30cm左右的位置“扫脸”,可完全覆盖整个面部区域。

小优智能与小米、OPPO等厂商均展开接触,郭俊兴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有小批量出货。以一家年出货量200万台的手机厂商为例,一个视觉模组卖20美元,一年就是4000万美元。这对于年销售额几百万元的小优智能而言,将是几个数量级的爆发式增长。

硬件和算法优势

今年下半年,华为、小米等厂商纷纷在旗舰机型推出人脸识别功能,苹果最新的iPad上也去掉了Home键,改用人脸识别解锁,这都预示着人脸识别将成为电子产品主流配置。数据显示,中国小型摄像头模组产业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5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8%。

但3D结构光产业链仍是一家独大之势,一流供应商皆被苹果锁定,包括整体方案商PrimeSense及核心部件VCSEL、DOE、WLO、Fliter等。国内的3D结构光技术方案尚未成熟,部分手机厂商发布的产品采用了国外技术。这种情况下要成功突围,必须在核心部件及3D图像处理芯片方面下苦功夫。

“人脸识别主要依靠硬件和软件算法,而我们从芯片和底层算法开始研发,优势在于同时做硬件和软件。国内同类竞品还很少,主要与国外竞争。”在郭俊兴看来,强大的专业团队也是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目前小优智能核心团队由刘燕明博士和吴亚明博士带队,人才囊括MEMS、激光、硬件、软件、光学、封装和应用等多领域,主要来自普林斯顿、MIT、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硕博学历占50%以上。

苹果的人脸识别系统深度学习了大约超过1亿个面部样本,而小优智能也力求在3D人脸识别领域积累海量数据,建立行业标准。“随着人脸模型越来越多,3D的算法会更成熟,谁掌握了这个核心数据,在市场上就有话语权。”郭俊兴说。

切入汽车雷达领域

成立三年来,小优智能已经获得深圳前海金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愿景学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轮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这也代表着资本对3D视觉前景的认可。郭俊兴计划下一步进行2000万元的A轮融资,用于深化3D人脸识别模组的研发与销售,项目将涉及核心芯片的定制及流片、人才引进、实验室扩大、中试线等。

“脚踏实地,先做好一颗芯片,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郭俊兴在采访中强调的一句话。目前小优智能与深圳的模组厂合作,提供物料给对方组装调试,而他未来的计划是把芯片产线在山东落地。一旦量产,MEMS芯片模组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领域,并扩展到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汽车电子正是郭俊兴看好的下一个领域,他给自己提了一个三年目标,顺利的话明年正式启动方案,“汽车激光固态雷达,主要用于测距与辅助驾驶,比毫米波雷达更有优势,受环境影响更小,反应时间更短,未来自动驾驶一定需要这种技术。发展辅助驾驶技术要与大型车企配合,希望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能对接一些资源。”(来源:青岛日报)

二维码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