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金融工作办获悉,青岛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印发《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若干措施》。该《若干措施》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从严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着眼于青岛实际,制定了45条体现我市特点的重点措施,推动青岛金融业发展。
系列举措推动金融业新发展
《若干措施》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强政金企对接,发挥银行融资保障基础作用,加快发展股权融资,充分运用直接债务融资,大力发展融资新模式,积极支持高端智能制造,积极支持创新创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外向金融。从严防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对协作机制,严格金融机构准入管理,严格监管金融产品服务,加强银行机构贷款管理,提高企业资金风险应对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深入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稳妥化解不良贷款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若干措施》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力度,支持驻青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开展现代金融产业精准招商,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推动加快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突出目标导向、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聚集各类财富管理资源,提升财富管理试验区国际合作水平,持续打造“财富青岛”品牌,优化金融产业空间布局。
今年金融业呈稳健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金融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225.7亿元,同比增长5.4%;本外币贷款余额15841.5亿元,同比增长10.9%。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 1096.8亿元和 1436.4亿元,新增均突破1000亿元。我市创新开展金企对接行动,将对接服务企业的金融机构从银行扩大到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强化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我市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2534.8亿元,较年初增加1436.5亿元。加大对乡村振兴、“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94.3亿元和2534.9亿元。
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境内外上市及过会企业数量达到46家。在全国连续创造“两个第一”:青岛海容冷链成为全国第一家新三板解决三类股东问题的过会企业,青岛海尔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境外D股上市的企业。我市加快建设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提高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全市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7家,总数达到114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111家,总数达到1204家。前9个月,全市直接融资规模达到1163.6亿元,接近银行信贷间接融资规模。强化拓展保险服务保障作用,前9个月实现保费收入340.0亿元,同比增长4.9%,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保费规模和增速均居第二位。(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邱修海)
相关新闻
青岛连续5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金融改革,落实金融业“一业一策”计划和“双百千”行动,加快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截至9月末,新引进1家证券分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3家期货营业部,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51家;新增2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地方金融组织达到130家。北京银行青岛分行正式开业运营。渤海银行青岛分行、浙商银行青岛分行获批筹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起设立的青岛四十人金融学院和青岛四十人高级金融专修学校揭牌成立。面向全国开展基金招商活动,与10支招商引进的基金管理机构签署620亿元规模的基金合作协议。我市成功举办2018青岛中国财富论坛。 9月,今年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公布,青岛排名上升至第31位,连续5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
记者 邱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