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废纸、易拉罐、塑料袋,“吐”出来“钱”。这是记者在海伦路小区看到的一幕,居民们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入智能回收箱,系统自动称重、核算积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指定的超市或者门店使用。类似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目前在岛城多区市均有分布。通过运用“互联网+”与奖励机制,这种模式可引导居民分类投放,逐步培养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市民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内投入垃圾。 傅春晓 摄
刷卡扔垃圾 积分当钱花
在海伦路小区旁边,路边的四台蓝色“大铁箱”格外引入注目,箱子上分别贴着“纸张”、“衣物”、“报纸”、“塑料瓶”、“电子垃圾”、“过期药品”、“杀虫剂”、“化妆品”、“环形灯管、灯泡”字样以及价格,箱体上还标注了使用方法、操作流程。这就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易拉罐、旧衣物、旧书本、旧电池这些可回收物在家门口就能分类回收,通过免费领卡积分,可到指定商店换取毛巾、纸巾、米、油、鸡蛋等日用品。
“把垃圾放进去称了后,就有积分到卡里了,我昨天刚用积分给孩子买的本子。”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热情地告诉记者。只见她把手中的积分卡在回收箱的刷卡区域一刷,随后拉开写有“纸张”的投放口把手,把纸盒子一股脑地扔进了里面的内挡板中,只听“扑通”一声,纸盒子便进入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几秒钟后,随着“滴滴”的声音响起,显示屏上显示出垃圾的重量和相应的积分。取走卡后,箱门关闭。王女士说,去年她就办理了积分卡,平时网购很多,快递纸箱攒起来,多了就下楼投放到这里。“以前这些垃圾就直接扔了,现在扔垃圾还能‘挣钱’,挺好的!”
回收价格高 受居民“追捧”
那么,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满了怎么办?“我们有专门负责检查垃圾分类情况的巡检员,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定时来检查两次,做到及时清运。”负责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箱运维的小北分类运营人员孙浩铭称,每个智能垃圾箱都有一个“满溢报警系统”,会及时提醒巡检员处理垃圾,不会出现垃圾堆积无人清理、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收走的垃圾也不必担心,会统一运送到集中分拣处理中心,进行压缩处理、分布式垃圾分解等。
据了解,海伦路街道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是我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项目,从去年12月开始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目前在海伦路街道投放了6组12台,每天每组回收箱能收集150公斤的废物旧物,注册用户有3000余人。市北区城管局环卫科科长王勇飞介绍说,智能回收箱的回收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高出约30%,目的是激励居民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现在智能回收箱很‘火’,不仅其他街道纷纷过来取经,还有一些附近街道的居民带着垃圾到这里投放,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在全区推广,同时增加一些分类回收服务,如大型家电预约上门回收等,积分卡也可全区通用。”王勇飞说,市北区下一步计划在双山、辽源路、辽宁路等街道都推广这种智能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各区市探路“智能化”分类
看似只是回收一些废品的设备,如今已经充满高科技。而伴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在我市的逐步推开,类似海伦路街道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在其他区市也是“遍地开花”。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高新区、即墨区均已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试点工作。如,近日,李沧区在中海一里城、永平路1号院和海岸华府等小区试点投用了6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居民使用微信扫码开箱,将垃圾投入箱后,箱内的智能称重功能会即时计算废品重量,并返还现金至居民账户内,轻松实现“变废为宝”;崂山区则在鲁信未央花园小区试点推广二维码垃圾袋,二维码只能激活相应分类的垃圾箱,通过设置智能分类收集设备,运用垃圾分类智能卡和APP等智能手段,定期掌握分类情况,形成垃圾分类大数据。
根据我市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开;居民小区打造试点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3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2019年,将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继续扩大居民小区试点范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规范基本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基本健全,居民区试点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 侯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