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梁博是个“玩家”,爱钓鱼、爱摄影、爱游戏,兴趣爱好很广泛,但每项爱好又都不是随便玩玩而已。“创客”是梁博的另外一个身份,从工作室到公司,从做影视到做APP,他的创业经历在旁人看来充满“变数”,但在他心中,兴趣是一以贯之的“主线”,他一直在做的,只是把爱好和擅长的事情变成事业。
“一直在跨界,但是没跑题”
“T恤、休闲裤、拖鞋”,初次见面,梁博一身“洒脱”装扮亮相,仿佛刚从河边钓完鱼回来,与人们期待中的企业家形象大不相同。梁博笑着自我介绍,“我一直在钓鱼这个圈子里,创业也是围绕这个,圈子里人都很熟,所以也没印什么名片。”
钓鱼20年,梁博在圈子里早已小有名气,在公司一角的桌子上,摆着一堆钓鱼大赛的奖杯,梁博回忆说,“2012到2014年那段时间,带着团队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几乎一周一场比赛,拿了不少奖。”谈起那段为梦想“疯狂”的日子,梁博坦言,“基本都是投入,不可能靠比赛养活自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决心要“做点事情”,要让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养活自己。
2015年,梁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打算做影视服务,很多钓鱼圈里的朋友向他打趣,“没听说你还会摄影啊,怎么还做起了影视?”拿梁博自己的话来说,看似跨界,实际上自己一直对摄影有兴趣,平时也会拍拍照,做些小片子,而他给公司的定位,就是做钓鱼相关的视频。“比如钓鱼用的饵料,我们可以拍拍制作过程,把它放到网上”,由于很多网上店铺需要产品宣传片,梁博的团队最初发展还算顺利,到2017年,公司已经做了几百个小视频,全网点击量达到了3亿。“我的创业经历不是一开始就打好了草稿,可以说一直在转型,但我觉得我没‘跑题’,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兴趣在做事情。”梁博说。
做“全球首创”的APP
“后来我们发现了问题,很多店铺一个视频可以用好几年,而且客户除了关注你视频做得怎么样,更关心这个视频宣传带来了多少利润。”梁博说,从2017年底,他觉得公司不能仅仅停留在做影视服务层面,要用一种方式,把钓鱼圈里的人“聚”起来。梁博介绍,就国内市场来看,垂钓人群大约有1.5亿,分为职业垂钓和休闲垂钓两类,仅青岛,就有大约10万人热爱这一休闲娱乐项目。如何有效触达这一精准人群,是梁博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钓鱼达人”到影视公司老板,梁博的转型本就让人有些惊讶,而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他决定再次“跨界”,做一款APP。围绕垂钓这一垂直领域,梁博想打造一个活跃的线上“社群”,这款APP将聚焦精准的垂钓人群,分享钓鱼相关的视频、产品等,“相当于我来打造一个平台,把对钓鱼感兴趣的人群聚起来,商家可以来我这个平台上做宣传,当然我要收‘摊位费’。”梁博介绍,为了调动普通用户的积极性,团队在APP的设计开发中也融入了不少“游戏”元素。每天为用户设置任务,比如,每看完一个视频会有多少奖励,这些奖励以一种“游戏币”的形式发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平台上的各种实物商品。
“商家可以在我的平台上投放广告,实现精准营销的目的;用户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将会转化成一种虚拟的‘资本’,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商品,一举两得,而我只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者。”梁博说,为了让平台的运营更加透明和公开,他将在APP中应用区块链技术,从而保障平台生态的健康发展。在垂钓这一垂直领域的APP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梁博自豪地说,他做的这件事可是“全球首创”。
落户高新区俩月,四板挂牌上市
做APP可不是简单的“跨界”就能轻松实现的,尤其是还要加入区块链技术,在“猫喜”这款APP问世的过程中,梁博对所在的孵化器海创汇充满感激,“研发团队是海创汇帮我对接的,2017年我们来到高新区,两个月就实现了四板挂牌上市,其中有海创汇不少功劳。”
近年来,高新区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脉搏,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先导区”建设,引入了不少像海创汇这样优质的孵化机构,为区域的“双创”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2016年4月,海尔海创汇“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在青岛高新区揭牌并投入运营,优秀的孵化基地经营经验和常年打造的政府、企业、高校创业资源多方共享共赢生态圈,让如今的孵化基地内“百花齐放”,梁博的鱼乐网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海创汇,梁博不仅对接了大量的优质资源,还因公司独到的市场定位而获得了海创汇的投资,公司发展“如虎添翼”。
如今,虽然不带团队参加比赛了,但梁博依然把钓鱼当做自己娱乐放松的重要方式,作为钓鱼界的资深玩家,梁博说自己已经是“为了钓鱼而钓鱼”,即使钓到鱼也不要鱼。“有时候在河边钓着玩,钓个一两百条,然后再把鱼全部放生。”梁博笑着说。
今年9月,筹备数月的APP终于成功上线,梁博将其命名为“猫喜”。梁博说,“猫喜欢什么?喜欢鱼,我们这个名字还是没离开钓鱼,它的英文是‘MoreC’,意思是更多的快乐,这是我们做这款APP的初衷,让大家收获更多的快乐。”(来源:青岛高新区宣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