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再解放 “初心”永不忘
——四论做好“六个对照”推进思想解放
□青岛日报评论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初心”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要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思想再解放,“初心”永不忘,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不能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能不能重视起来、下功夫解决,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和民生观。然而目前,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鸵鸟心态”,对实际存在的民生难题不面对、不重视、不作为,出台的一些民生政策和举措难以贯彻落实,达不到群众预期等。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注重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做民生工作时,要付出真情,带着真情、真心、真诚深入群众,与群众坦诚交流、平等相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勇担当、不避让、不绕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当前我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如教育方面还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医疗方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响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及获得感、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要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拿出真金白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平安青岛建设,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持之以恒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楷体)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给社会安全稳定埋下隐患;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很多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社会服务还存在数量不足、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标学习国内外社会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典型经验,创新城市精细治理、智慧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探索一条实现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全面展现青岛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崭新城市风貌。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展望未来,民生建设砥砺前行,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只有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够抓出成效、干出成绩,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