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太贵,自己装太累。”如何省钱省事又能把房子装饰得满意,是很多人买房之后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依靠“时尚、低价格、短周期”等元素,伴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互联网家装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不过今年以来,因质量缩水、账单注水所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信息不对称是传统家装的一大痛点,就本质而言,装修无非是采购商品和服务而已,但其中所涉及的行业复杂度太大了。我们买手机,说到底是选品牌型号,商品信息俱全,优点缺点清楚;但装修却是采买大大小小几百件物品,每个项目里面还有小项目。要想把所有流程搞清楚,对每个物件作研究,技术上判定就不是易事,况且对许多“上班族”来说,也拿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体现在市场空间上,便有了人们对“一站式服务”的普遍渴望,互联网家装模式的出现,可以说正契合了这样的需求。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过去6年,其市场规模从500亿元涨到了2500亿元,足足有5倍之多,这也间接说明了大家对该模式的认可。
然而事实证明,互联网家装也许只是看起来美好。7月25日,中消协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8年上半年,在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投诉热点,其中之一是房屋装修服务类投诉骤增,同比去年增加了114%,此外,还有多家互联网家装公司卷款“跑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操作模式上,并没有所谓互联网和传统的区别,在很多案例中,仅仅是接单方式不一样了,采用的却依然是“装修游击队”。而且,互联网家装普遍涉嫌虚假宣传,它们动辄打出每平方米远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价格,这就需要在其他地方找补,后期水电改造、涂料改色、主材变更等都要加钱,装修过程偷工减料、装饰材料以次充好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就这些体验而言,它仅仅是做了个流量入口,将传统家装服务“搬”到了网上,没有发挥出理想中的模式优势。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此困境让我们意识到,家装行业是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家装”两种元素简单相加,而不去深度参与家装行业的流程和环节,很难从根本上破解固有的弊病。历数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倒下的互联网家装公司,许多本身并不具备电商基因,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供应链和渠道优势,也没有在施工质量和流程上实现优化,所谓的“模式创新”,仅仅是网络营销的创新。这提醒我们,不能总是迷信所谓“互联网思维”,过去有些企业大搞流量效应,以为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实际是很狭隘的。特别是对产业链长、资产较重的传统行业而言,只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才能赢得市场。许多企业本末倒置,不顾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即便风光一时,也终难以为继。这充分说明,“互联网”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适用的,要对传统行业有敬畏之心。
许多互联网家装公司跑路了,但并不代表“互联网家装”是个伪概念。相反,经历了市场涤荡,剩下的企业应该好好反省,找准发力方向,在行业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提升消费者体验。(王庆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