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青岛的首家无人超市开业,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甚至不少本地市民特意买车票进站只为体验“新科技”。据悉,这家无人超市开业首月日均营业额达到4000元,与此同时,火车站的一家无人超市也正式亮相。那么,8个多月过去了,这两家无人超市现在怎么样了呢?
青岛火车站内的一家无人超市
青岛北站内的一家无人超市
尚未做到纯自助,仍需人工值守
无需收银员,消费者像使用自动贩卖机一样可以自助结算,作为新零售的体现之一,未来感满满的无人超市一经推出即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看来,青岛的无人超市还不能完全做到“纯自助”。
9日下午3点,记者在青岛北站的一家看到有3个人正在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值班人数不的定,要看工作量,晚上也有值班”,安排的值班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其他时间顾客只能自己进行购物结算,而旁边一家名为“进口商品工厂店”的店里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青岛火车站内的无人超市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结算槽
据了解,无人超市目前阶段是必须需要工作人员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上货,其次还要帮助消费者扫码注册进门、扫码结账等。店内的商品上大多都有白色标签,即代表价格的电子标签,只需要将商品连同标签放到结账槽内,然后扫码支付就可以。记者在该无人超市内买了面包,结账时是工作人员手动拿相应价格的电子标签扫码再付钱的,工作人员解释,面包这类卖的量比较大的商品,粘标签比较麻烦,可以直接拿电子标签扫描。
超市工作人员辅助结算
商品上的白色电子标签
商品种类丰富,价格只贵不低
两家无人超市内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火车北站内的无人超市产品多达几百种,而火车站的迷你无人超市也达到了40种左右。商品除了乘车旅客的“刚需”——泡面和矿泉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辣条、瓜子,另外,超市内还摆放了青岛的特色小鱼干、鱿鱼丝等供消费者选购。
火车北站内的一家无人超市
在价格上,无人超市的商品比起普通商品并没有优势,甚至还要贵。普通超市卖4.9的钙奶饼干,在无人超市里需要6.9才能买到,普通超市卖4元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这里涨价到了6元,鸡爪、可乐、百奇等商品也都比普通超市贵1-2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消费者因为商品售价较高而放弃购买。对此,工作人员解释,定价高是因为成本高,第一是因为超市开在火车站内,租金高;此外,这些商品都需要人工搬运、人工上货,人工成本也高,暂时是没办法解决的。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内,进门后有21名顾客购买了商品,有11名顾客进去只是浏览了商品,并未购买,另外,还有3名老年顾客因只有现金没有微信而购物失败。记者采访了一些顾客,大部分表示,在车站内这个价格可以接受。
售价11元的纯生啤酒
超市内商品
“进门”难倒不少消费者,“入口门”频频被拉坏
无人超市进门的方式是需要扫码的,首次进入需要注册。入口处贴有一张进门攻略,旁边是一个带有显示屏的人脸识别器。按照门口张贴的海报,消费者可通过三种方式进门:微信关注公众号填写注册信息后扫码、下载专门APP后注册信息后扫码、关注公众号创建个人资料后刷脸。
其中最快的是第一种,大概需要两分钟。尽管透明的无人超市非常吸引人,但很多游客因为嫌操作繁琐而放弃使用,更有一部分是因为前面的旅客操作太慢,挡住门口而放弃。令人尴尬的是,有些旅客根本不看提示,直接拽门进入。在开业的第一个月,这家无人超市的门就被拉坏7次,工作人员说,“现在也是,经常坏,经常修”。
消费者正在扫码注册
由于无人超市普及程度不高,扫码注册的模式使得无人超市流失了不少顾客,记者记录了该无人超市20分钟内顾客进店情况:7人尝试拉门, 7人进门不成直接从“出口”溜进去,7人因注册麻烦放弃进门的,6人蹭别人的扫码进入,按照规定扫码进入的只有14人。对于这种大批顾客流失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习以为常。
消费者在无人超市门口驻足
考虑到旅客乘车赶时间等因素,关于注册麻烦流失顾客的情况,火车站的解决方法是在有工作人员值班的情况下,暂时关闭扫码进门的系统,顾客可以直接进入。晚上8点半至早上6点进店的顾客则需要扫码注册。
目前,受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制约,无人超市离真正实现“无人化”尚需时日。虽然“无人经济”目前有很多技术和服务尚未完善,做不到“方便与便宜兼得”,比如运输、上货、结算、回收电子标签等都还需要人工辅助,但“无人经济”可以降低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被业内人士看好。 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赵文源 陈莹(实习) 摄影报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