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对国家建设、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受农民工流动性强、专业技能素质低、法律意识淡的特点影响,建筑类施工企业难以额定当期参建人员数量和基本情况信息,这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及质量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同时,因当前劳务分包模式所导致的代管关系,极容易因拖欠工程款,使得劳务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损。因此,对建筑劳务人员开展实名制管理势在必行。
7月20日起,青岛高新区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启动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管理的方式,破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难、实现信息流通与共享难、企业参与热情低、维权取证难的“四大难题”。目前,全区76个在建工程项目、参建企业252家,务工人员5917人纳入统一监管,并实现信息共享。
据了解,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涉及政府、企业、劳务人员三方主体的实名制管理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实名制管理的监管主体,施工企业是实名制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实施主体,劳务人员是实名制管理的直接参与主体。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规范用工管理,及时采集并上传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家庭住址、岗位技能证书、直接用工单位、进离场时间、工资支付主体、工资结算方式、工资支付周期等。
高新区建设局建管处处长于笑飞介绍,推广全区统一的实名制管理平台有利于打破企业和建设项目限制,打破人员和企业信息非对称壁垒,便于劳务人员从业经历和诚信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为解决劳资纠纷提供数据支撑。另外,解决了企业在实名制管理过程中前期投入的成本消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企业参与积极性。同时优化了陈旧的管理体制,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在根源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加快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民工向产业化工人转型进程中提供了最大功用的保障措施。(来源:青岛高新区建设局、青岛高新区宣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