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绿色低碳设施规划取得大进展

    更新时间:2018-08-05 20:16  

水清海岸

经过十年蝶变,如今高新区已经成为青岛市科技含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新动能最集聚的经济功能区。在生态环境上,这里也从以前一片盐滩荒地蜕变成一座风光秀美的海滨新城。2014年,根据青岛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高新区早已在绿色建筑规划、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低碳交通等方面展开了行动,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今后,青岛高新区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将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

高新区

绿色建筑 

办公大楼建筑美观又实用 

沿着汇智桥路一路向北,靠近与智力岛路的交叉路口,创业大厦灰蓝色的大楼拔地而起,十分显眼。天气晴朗时,玻璃幕墙上反射着天空上的白云。如此秀丽景象,总能吸引不少路人驻足欣赏。 

走进创业大厦,跟着电梯缓缓升到11楼,红岛经济区媒体中心就位于此处。站在媒体中心门口向内环视一周,左手边是办公区域,右手边是接待室。整个媒体中心室内采用浅色调,地面、墙面、天花板、工作台……所有配置都是米色、白色,一件件艺术雕塑和绿植排成一列,将办公区域简单地一分为二,增添了亮色和生机,整个环境看上去柔和宽敞。此时工作人员正在办公区域忙碌着,整个办公区有将近20人在办公但却丝毫没有紧张局促的感觉。“大楼建设时选择了合适的保温材料,即使冬天也不会十分寒冷,夏天也不会备感闷热。落地窗的设计也十分人性化,首先是采光好,办公区不阴暗,其次站在窗前向外眺望,视野也很棒,在这里工作一点不会有压抑的感觉,还感觉很舒服。”正在阅读资料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创业大厦建设时考虑到墙体要兼顾承重和采光,最终选用了现在所见的玻璃幕墙,尽可能低地降低反光率,既保持了建筑美观,又不会额外造成光污染。 

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在创业大厦的西北方,一座大型建筑正在紧张施工中,这里是凯丰国际金融广场二期工程。“这个项目建设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施工方式的选择都按照严格的行业标准,为的就是尽可能减小建设过程中以及投入使用后可能造成的污染。”这个项目负责人说,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二期工程也已建设到了11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胶州湾北岸财富新磁场,吸引更多商户、企业入驻。 

高新区建设局规划设计管理处处长王健告诉记者,自2015年起,青岛高新区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的比例和等级,新建项目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项目报建审查时,应同步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下一步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其中,以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大型交通建筑(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车站等)、学校、医院、宾馆、商场、体育场馆等为重点,推行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用能管理,组织实施既有公共建筑改造示范,具备条件的应整体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还要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立面综合整治和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等工作,同步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绿色交通 

摆渡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烦恼 

除了绿色建筑,绿色低碳交通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低碳”成为人们出行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走在青岛高新区宽阔整洁的马路上,许多设施建设都体现着绿色低碳交通的理念。 

据王健介绍,青岛高新区十分重视绿色交通建设,首先是加快中心城区高效交通改造,加强交通网络化建设,提升路网技术和路面等级。以前的青岛高新区是一片盐田,没有像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线路的拓展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进一步加强了青岛高新区与外界的联系。为了方便市民出行,青岛高新区还大力发展常规公交,结合道路新建、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系统,相比以前直接在路边竖站牌的形式,港湾站台的建设减轻了公交车进出站台对旁侧交通的影响。市民出行都在站台集中候车,也会更加安全。 

记者发现,青岛高新区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摆渡车。据了解,为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出行,青岛高新区协调交运集团开通了区内接驳线路。在此之前,许多员工下了公交车并不能直达各自的工作地点,一两公里的路程走过去费时间,坐车还不方便,如今摆渡车在公共班车站点和各企业集中地点之间来往,人们再也不用为“最后一公里”烦恼。 

公共自行车让出行更便利 

王健表示,青岛高新区重视构建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由“人+绿道+自行车”构成的城镇慢行交通系统。在创业大厦A座西侧,有一座橘黄色的“小棚子”十分惹人注目,这里整齐排列着一辆辆红色的公共自行车。市民只需在自行车旁的机器上微信扫码关注“青岛交运公共自行车租赁有限公司”公众号完成注册,即可扫码租车,租车还车都会收到提醒,十分省心。 

记者在附近走访时,市民李先生正骑着小红车经过此处,“这个公共自行车既可以扫码也可以打卡,这一点就很好,而且停车点也不少,取车还车很方便。既能锻炼身体还低碳环保,真是一举两得。”谈起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李先生十分高兴。 

出行方式的转变是青岛高新区建设低碳城市的一大特色,减少城市交通污染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王健告诉记者,青岛高新区重视机动车的排气监督检测,鼓励发展清洁燃料交通系统。现在青岛高新区的许多公交车都换成了新能源汽车,车辆运行不会产生尾气排放,行驶过程也十分平稳。另外,青岛高新区还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通过拉大居住区与交通干线的距离、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种植厚密植物等方式,减少噪声污染,打造更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系统。 

王健说,下一步,青岛高新区还将加快中心城区高效交通改造、优化绿色交通建设和切实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其中,加快中心城区高效交通改造方面,主要包括加强交通网络化建设,提升路网技术和路面等级。大力发展常规公交,结合道路新(改)建实施港湾式公交站台系统建设。加快区域公交系统和城市绿道建设,推行微循环公交。合理设置医院、学校、菜市场等,缩短交通距离,引导绿色出行。 

绿色基础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完成率达88% 

青岛高新区中欧国际城位于火炬路上,它是一个包括住宅、商业、产业多类型项目。这是青岛高新区第一个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区,预计明年8月正式竣工。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不少住宅区项目主体已经建成。“按照规划设计,我们这里都将以海绵城市体系要求来做。”中欧国际城工作人员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他们还要考虑多方面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积水。为此,他们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做了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设计上就要考虑到泄水问题,其次是选用材料要符合标准,最后在施工方面也要严格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最后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现在为了方便,施工园区内都修建了水泥路面,到时候这些路面会全部整修,铺设会“呼吸”的透水砖,然后加强绿化。”这名工作人员说,到了下雨天,雨水通过这些透水砖块渗透到地下,并通过管网进入蓄水池进行统一的收集、净化。净化过的水再返回管网,可以用来浇灌植被、清洁小区等。目前试点地块的蓄水池有138立方米,可以储存地块内三天的降水,雨水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高雨水利用率,城市也可以减少在灌溉、清洁等方面的水资源投入,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作为青岛市辖区内第一个全域通过海绵城市实施方案评审的区域,高新区一直非常重视海绵建设,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完成率达到了88%。到2030年,80%以上建成区将控制高新区75%年径流总量。今后,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合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合理海绵措施。 

光伏发电项目经济又环保 

如今,来到位于青岛高新区的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佳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人们会发现,从去年开始,在这两家企业屋顶上,布满了不少“黑板”,这些“黑板”光伏板,它们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为千家万户服务。 

在科捷机器人公司车间,只见两个车间绵延15000平方公里的屋顶,铺设着4500多块矩形光伏板。记者注意到,这些光伏板竖立起来的话,个头和成年人一般高,它们大小一致、整齐划一,仿佛一张巨大的棋盘铺展在屋顶,蔚为壮观。在佳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屋顶同样有这样一批“黑板”在工作,两家企业作为高新区光伏发电试点,屋顶上的“黑板”现在年均发电520万千瓦时,该项目现已就近接入国家电网输电线路,发电量全额上网。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两家公司试点的高新区5MW屋顶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4000万,装机容量5000kWp,电池寿命25年。这期间,工程年均可为国家电网提供520万kWh的清洁电量。光伏发电所发电量作为一项清洁能源,不消耗化石燃料,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工程污染较小,安装过程为人工组装,各污染物排放均很小且时间很短。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6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排放5184.4吨、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约156吨、氮氧化物约78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414.4吨。其中,仅科捷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131.2万千瓦时,按照电力折标煤系数采用当量值1.229吨标准煤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1.25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未来 

青岛高新区要创建绿色生态城区 

近日,记者了解到,依据2014年青岛市发布的《关于部分民用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绿色标准的通知》,从2015年起,青岛高新区所有新建及处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的民用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至少达到一星级。除了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还会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和切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其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应用。 

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一是发展绿色建材。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产业。绿色生态城区新建公共建筑(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现浇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比例达50%。推广使用400兆帕级及以上高强钢筋,全市新建建筑中500兆帕级及以上高强钢筋应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20%以上。二是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大力推广自然通风采光、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墙体自保温、雨(污)水收集利用、立体绿化等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能满足节能需要的新型墙体材料、节能标识门窗、防水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三是推行绿色基础设施试点示范。自2015年起,推行渗水道路、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太阳能公共照明等绿色基础设施试点示范,完成全市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四是推进绿色施工,自2015年起,青岛高新区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在切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方面,区内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逐步建立完善建筑工业化政策和标准体系。引导开发企业建设装配式商品住宅;新建建筑工业化率达20%。大力推进全装修,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试点示范和住宅小区“菜单式”装修试点。 

“总体来看,下一步,青岛高新区要推进片区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全面创建绿色生态城区。”王健说。(来源:青岛高新区宣推办)

二维码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