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改良传统秘方研制的蒲元和胃胶囊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伴随着中医药健康行业逐渐升级为国家战略,华仁太医也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把现代制药工艺与传统经典古方相结合,打造本土中医药产业品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步入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4人车间,日可提取4500公斤药材
说起中药,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会眉头紧锁,十几味中草药在灶台上慢火熬煮,几个小时之后滤出一碗黑黢黢、苦中带涩的汤汁,喝进嘴里酸涩难咽……然而在华仁太医,中药却变成了食用方便、包装精美且药效更佳的胶囊或片剂。“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患者跳过中药味道上的‘酸涩’,但又能享受到中药的疗效。”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李晓说。
走近华仁太医的中药提取车间,苦中带甘的中药味迎面扑来。车间主任杨连荣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这个车间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一天可完成4500公斤药材的提取,承担了医药成品接近50%的工作……而在这偌大的数千平方米车间内,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里却只有4名操作工人。
杨连荣指着车间中央架设的几个三米多高的不锈钢圆罐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一种叫 “香附”的药材在进行“水提取”。“‘水提取’是处理一些常用中药药材的提取方法,就像我们平时熬中药一样,‘熬’过之后需要的成分通过管道输送到楼下浓缩车间。而每个水提取的圆罐都连接在一台电子监控设备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监控设备直观地了解到目前药材处理的状态。”
杨连荣说,有了智能化车间,整个水提取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参与,每天处理几千公斤的药材毫不费力。在以前,通常要45个人同时作业才能完成。
创新经典,中药产品获科技进步奖
中药的传统由来已久,不少经典药方沿用百年经久不衰。李晓告诉记者,华仁太医的医药产品都是在传统配方基础上的经典传承。“现在我们出产的产品,继承了传统药方的精髓,同时也经过了研发团队在原配方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加入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提高了药品的工艺标准和药效水平。”李晓说,刚刚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蒲元和胃胶囊,就是在传承和创新上的一次完美融合。
“原有的中药药方药效单一、饮用不便,我们二次研发时,首先将中医汤药形态改为更适合定量食用的胶囊,方便现代人治疗。同时在药品药效性能上也有了较大改良,利用现代提纯工艺把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既避免了药材浪费,也增加了产量。”李晓表示,采用现代提纯工艺后,药品产量较之前提升了近两成。
“当然,研发团队对药方的二次研发最重要一点是,让药品的适应性更加全面。”二次研发后的这款胃药,可以同时治疗胃寒和胃热两种病症,并能起到保护胃黏膜、调和肝胆的作用,还兼具杀灭会引起大部分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从病症到根本,从治病到调养。也正是这种技术突破,让这款产品不仅获得了2018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取得了国家专利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专精特新产品等成就。
进军药妆,拓宽中药应用领域
“古药方都是无价的瑰宝,最古老的汉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的一些药方至今仍然能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古方原配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寻找新的应用场景,使得‘古方今用’。”李晓告诉记者,华仁太医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以增强药效,增加适应症,让更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药物。
“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出多款中成药,例如用于治疗心衰的补益强心片,不仅打破了市场上西药抗心衰药物的垄断,还填补了国内领域的空白。”李晓表示,做好本土的中药品牌,并非易事,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
与记者交谈中,李晓也透露出对中药现状的担忧。“中药在国内叫中药,在国外被称为汉方药,但是国际市场上的汉方药只有5%是我们中国的,日韩的占到了95%,其实他们很多方子都是源于我们国家的传统配方。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中药振兴,让中药不仅起治疗作用,同时还起调理作用,使人们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尽到一份力。”
“中药到了日本、法国发展出了药妆,成为一种品牌和特色,畅销全球,也深受中国年轻姑娘们的好评,其实这类所谓的药妆产品,许多都是从我们的中药方改良来的。沿着药妆的发展势头,公司现在也考虑和药妆企业合作,希望中药应用的领域不被限制,让中药从发源地强大起来。”李晓谈及未来发展时说道。(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