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营村史馆收藏的各种老物件承载宝贵乡土记忆

    更新时间:2018-07-24 20:38  

价值观

记忆中每当老母亲从橱顶上拿出筛子,杨方信和兄弟姐妹们就欣喜地知道家里又有细粮吃了。如今粮食充足,人们再无需为吃饱肚子发愁,各种精细面粉陈列在超市货柜上任由选择,但在老人看来唯有当年母亲亲手筛出的细粮最为香甜。

罗家英

老物件进了村史馆 

走进罗家营村史馆内,在林林总总各种老物件中,一只圆形老筛子被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究其原因,年过八旬的杨方信老人认为可能是人们对老筛子难以割舍的情感。 

“以前粮食不比现在那么充裕,在粮食紧缺时候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至于细粮,白面馒头那得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杨方信老人回忆说。如今白面馒头早已不是稀罕物,各种造型别致、口感香甜的面点都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在老人记忆里,一个白面馒头绝对是那个年代至高无上的美味,不用什么配菜,单单一个白面馒头已经足以让家里人吃得满口生香。为了不浪费粮食,父辈们在磨面时通常不会将麦麸筛出,这样磨出的粗粮在如今看来是养生佳品,但在吃多了这种粗粮的老一辈人看来,口感着实不佳。“小麦粉、豆面什么的还行,地瓜面、玉米面则掺和着麸子,那滋味真是不好受,感觉拉嗓子。可是当时粮食少啊,能吃上口这个就算很不错了。”老人回忆说。 

老筛筛出百样人生 

在以前粮食紧缺年代,为了不浪费一粒粮食,聪明的主妇们往往会将老筛子和其它两个老物件配合使用,那就是木制架子和编制的簸箕。木制架子由4根木条支撑,两头短中间长,将筛子放到木架上,将架子担在最底下的簸箕上,再放入待处理的粗粮。筛子在母亲手中来回筛动,洁白的面粉便落入簸箕,单看着便觉得极其享受。 

“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筛多粗的粮就要用多大孔的筛子,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筛的动作不能轻也不能重,手指手腕的动作也要到位,不然既累人也筛不出好粮。”老人说。在老人们看来,这小小一个筛子讲究着实不少,筛子四周多由木板制成,太过坚硬的木头和太软的皆不可,唯有柔韧性好的木板才能胜任。如今机械化的精细加工代替了手工操作,老筛子也随之退休进入村史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老筛子至今还被用来教导孩子们的道理却永远不会随时光褪色。(来源:青岛高新区宣推办)

二维码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