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住院要拿着一堆单子,跑上跑下,现在可太方便了,医生在电脑上开单子,我到住院处签个字就完事儿,整个过程不需要一页纸。”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病房办理好住院手续的王女士感慨地说,没想到现在办理住院手续这么方便,所有信息都在电脑系统上显示,免除了奔波之苦。
打开网站,就能轻松预约专家号;插入诊疗卡,化验单就从自助服务机上顺利滑出;打开支付宝、微信,就能结算就诊费用……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居民就诊更加方便快捷。
自助设备改变患者就医体验
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刘宏总院长看来,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发展举足轻重。“怎么能把医院众多的制度变成流程?如何使流程更加的顺畅?用信息化做基础,能够使每一个关键环节得到保障。”刘宏认为,信息化建设一定是沿着医院发展的目标而动,基点是以病人为中心。“和其他大型三甲医院相似,我们之前也存在就诊时排队取号时间长、缴费取药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的‘三长’问题。如今,我们引入了近80台智能自助一体机,不仅门诊就医流程得到优化,还提高了诊疗效率,患者满意度也自然提升了很多。”
如今在医院,自助设备正在改变患者的就医体验,最常见的就是排号机,解决了插队、无序的难题。而智能自助一体机的功能可远不止于此。记者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看到,前来就诊的居民在一体机前,能够自助完成发卡、充值、挂号、预约/取号、缴费、住院预交金、检查检验报告打印等环节。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医院还安排了导诊人员及志愿者在一体机前提供服务。
预约挂号看遍全国的名专家
记者在青大附院、市立医院等多家医院看到,患者在结算支付方面具有多样化选择,可选用支付宝、微信等进行支付。
青大附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徐浩告诉记者,目前,青大附院支付宝和微信端的关注数已经超过170万。每天门诊区域通过微信、支付宝的交易笔数总数超过12000笔,交易额达到170万元以上,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通过多种支付形式,让广大患者少跑腿,同时提升了医院工作效率。”徐浩说。
据统计,青大附院包含四个院区,门急诊量超过493万人次。青大附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电子病历无纸化、移动医疗、互联网应用等特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在青大附院,除了市卫生局官方指定的“青岛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市民还可以登录淘宝生活预约挂号,不仅可以预约青大附院的专家,而且还可以预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北京、上海等18个省市600多家医院门诊以及7万多名专家。“现在看病真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专家,特别是预约挂号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选择。”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患者平均挂号时间缩短为2分钟
2015年7月,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18家大型医院接入平台,平台累计注册实名用户400余万,诊疗服务人次达1.1亿。
该平台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信任根,兼容社保卡、区域诊疗卡、身份证等,汇集了预约挂号服务、健康账号管理、结算支付管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功能模块,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生号源集中管理、区域诊疗“一卡通行”、预交金跨院使用即时结算。覆盖了诊前、诊中和诊后的就医全流程,方便群众就医、节约就医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服务流程。
据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前,以青岛市妇儿医院为例,医院内挂号排队时间长现象严重,医院内人工窗口37个,患者平均挂号时间为15分钟;项目实施后,医院内人工窗口减少为9个,患者平均挂号时间缩短为2分钟。患者平均缴费排队时间缩短为1分钟,医院的收款员数量也从67人减少为24人,患者在医院就医时间从平台上线前的平均3小时缩短为平均45分钟。
家医“四端共管”提升数据真实性
信息时代带来的优质医疗体验不仅仅在大型医院,在家医签约、生育登记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也让市民获益匪浅。
崂山区利用家医慢病随访箱,试点上线包括PC端、管理端、团队指导端、医生端和患者端的“四端共管”家医签约服务系统,随访箱中有拍照录入功能,每次随访都能留有记录,大大提高了档案与签约的真实性,实现了慢病随访数据后台直接上传到公卫网,避免了录入时候的差错。
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创微信生育登记并在全区推广使用,打通了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办理微信生育登记2900余例,选择微信办理方式的群众获得了高效、无忧的办证体验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