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妈”,彰显城市文明新风尚
深厚的文明素养,是一座城市直指人心的美。城市志愿者,则为共建城市文明竖起典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小红帽、红马甲、黄袖标,诚挚的笑容、热忱的姿态、执着的坚守……在刚刚过去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青岛大妈”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的新名片,凸显出青岛这座美丽城市的文明底色。
▲青岛大妈给游客指路。刘栋 摄
文明劝导、助老助残、慈善关爱、扶贫济困、社会管理、环境维护……峰会后,“青岛大妈”进入全年365天无休的常态化运作,以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青岛大妈”发扬而出的志愿精神在这座城市中流荡,以润物无声之势在每个个体中传递、扎根、萌发,为青岛城市精神生发出崭新的内涵。
大爱无疆,使志愿精神熠熠生辉
在熹微晨光中走出家门,路途中草草吃完早餐,炎炎夏季,汗流不止,每天要换两件上衣,于川流的行人中忙碌一天后,带着晚霞和疲倦而归。以助人为己任,日复一日,酷暑寒冬,已逾十载。如此不辞辛劳,却不取分毫,为的只是十字路口的井然有序,帮助更多的行人找到归途。她叫韩玉清,是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服务队是一名志愿者。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主动要求承担任务重的执勤区域,每天两个班次、8个小时,习惯了提前上岗、最后撤岗。每天出发前为患病体弱的老伴准备好一日三餐,而她自己,胆囊摘除手术还不到一年,不能过劳的医嘱已然枉顾。年近七旬,心却未老,她叫戴荣华,是市北区北岭山社区的一名城市运行志愿者。
▲青岛大妈给游客拍照。刘栋 摄
忙完了一上午的工作,第一任务就是赶往社区助老大食堂,然后把温热可口的饭菜送到年事已高的老人侯桂玉手上。前来送饭的并不是老人的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叫田苹,是崂山区温哥华社区党委书记,也是社区的第一名巾帼志愿者。
…………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这是一组爱的群像。在刚刚过去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这群特殊的志愿者感动了无数参会人员和市民游客,被他们亲切地称为“青岛大妈”。
“青岛大妈”何为?
她们是一个奉献的群体。联合国曾给志愿者做出这样的界定: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她们以自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熠熠生辉。
她们是一个美丽的群体。诚然芳华不再,但人心之美,其光辉不因岁月暗淡。在这片浸润着孔孟智慧的土地上,仁者爱人、和合与共的理想图景不仅呈现在楼宇间的绚丽灯光中,也融入她们的举手投足间,她们以深厚的文明素养,彰显出这座城市暖人心怀的美。
▲青岛大妈李春玲培训新上岗的志愿者。刘栋 摄
她们是一个快乐的群体。一口纯正的“青普”、热情直爽的个性是她们的普遍特征。她们在志愿服务中延展生命的丰富度,在爱的交互中完成自我实现。正如一名“大妈”李春玲所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志愿者能上瘾,让人体会到从没有过的充实”。
生态完善,“青岛大妈”堪称“学院派”
专业化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趋势。作为全国文明城市,青岛以2008年奥帆赛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志愿服务步入专业化的发展轨道,这在“青岛大妈”这一志愿群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73岁的娄淑琴被姐妹们称为“民间急救员”,她专门向当医生的小女儿学习了包扎伤口和中暑急救等医疗技能。峰会期间,外地游客彭女士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娄淑琴看后立刻从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箱中取出医用酒精、纱布和棉球,清创、包扎,娴熟而专业。
王瑞娇六年前加入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帮到家”志愿服务队,她发挥自己修锁、配钥匙的技能,以成本的价格,为街道居民提供服务。此外,她还主动向其他志愿者学习,修上下水、补轮胎等脏活、累活样样精通。
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服务队服务范围多在景区、火车站等游客密集的区域,为了掌握最新、最全的公共交通线路,每开通一条公交或地铁线路,服务队的成员都会去乘坐一遍,连公交线路的临时调整也熟记于心。
▲巾帼巡逻队部分巡逻队员合影。刘栋 摄
提供志愿服务,“青岛大妈”堪称“学院派”。2014年,青岛成立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学院和全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建立项目孵化中心,推进志愿服务教材编写工作,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扩大师资队伍,聘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15名。目前,逐步建成学院、区市、街道、志愿服务组织四级培训平台,开发3大类别、99门核心课程,拥有讲师170余人,可提供培训服务330课时。
以志愿服务专业化为基础,青岛的志愿服务生态日渐优化。启动于去年4月的青岛市志愿者广场致力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成为岛城志愿服务的新地标;启动于今年1月的青岛“家庭公益梦想”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将用三年时间搭建全市家庭志愿服务平台,志愿家庭注册数达到50万个;近年来出台的《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青岛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更是为全市志愿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在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下,市民参与志愿活动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巾帼志愿者达到41.2万人,注册志愿者达140万余人,这意味着每6个青岛居民中就有一名是志愿者。青岛还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推出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6800余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3700多个。
大爱青岛,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志愿有我,青岛有爱。由“青岛大妈”发扬而出的志愿精神在这座城市中流荡,与城市精神融为一体,以润物无声之势在每个个体中传递、扎根、萌发、生长。
▲青岛大妈金春把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归位。刘栋 摄
对于即墨路街道恩县路社区的孙铨霜来说,助人已成家风。两个月前,她正式退休,同时在母亲的推荐下加入社区志愿队,继爷爷、母亲、丈夫之后,成为家里的第四名志愿者,峰会期间,她和母亲、丈夫齐“上阵”,每天会去街道重要路口、车站引导交通,清晨6点出门,最晚时9点才回家。“别人有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这是孙铨霜家从爷爷辈传下来的口头禅。
这是一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大爱传递。李春玲在同事的带动下加入志愿队伍,原本性格内向的她从此爱上了志愿服务,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连曾经她做志愿者不甚理解的丈夫,也被她的热情感染,退休后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精神具有感染人、召唤人的力量,这样‘传帮带’、动员亲戚朋友争做志愿者的大妈大爷不断涌现。”市南区文明办副主任吕申川说。
“青岛大妈”以一言一行践行着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受赞誉。“青岛大妈每次见到我们都会热情打招呼,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我感觉生活在青岛很幸福。”在青生活的澳大利亚人Natasha说。“青岛大妈传递正能量,充满激情,每人都是真心英雄。”一位网友评价道。“作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她们以志愿奉献的自觉行动,充分展示了青岛市民礼遇世界的国际化素养。”市南区委书记华玉松表示。“青岛大妈’是魅力女性的代表,向世界展示着青岛的良好形象和志愿者的风采,也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市妇联主席刘青华为“青岛大妈”点赞。
爱人者,人恒爱之。为了回馈和嘉许志愿者的无私贡献,青岛为志愿者建立了“时间银行”,存入志愿服务时间,为志愿者及时提供参加志愿服务证明。同时,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依托志愿服务记录,使志愿者可以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内得到他人的无偿服务,鼓励各类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点等设施和场所,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免费或优惠开放。
一个人,是一束光;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可敬可爱的“青岛大妈”以其孜孜不倦和独特魅力掀起城市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花焰火般在岛城盛放。
(青报全媒体记者 霍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