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青岛/青网讯 “大家喜欢这首歌,我很高兴,但最让我满足的是作为一个青岛人的自豪。”这两天,MV《青岛》刷爆朋友圈,上线20小时,微信点击量就超过100万次,截至记者发稿,该mv在全网点击已突破2000万次,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歌曲。对此,词曲作者姜世奎以及mv总导演李巨涛看上去却很坦然,“即将举办的上合峰会,使青岛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此时《青岛》mv应运而生,让青岛人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得以释放。” 姜世奎说。
李巨涛(左)姜世奎(右)
老百姓的自豪感借mv充分释放
“mv最早发布在腾讯视频,我刚上去看了一下,播放次数已经达到497万次,奔着500万去了。Mv发布当天,仅仅用了1小时50分钟,阅读量就突破10万,20小时突破100万,目前全网点击量突破2000万。” 说起这些数字,李巨涛难掩自豪之情,他介绍,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中,除了青岛人的感慨赞美,还有很多外地人也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向往,“有人在留言中写道,青岛太美了,好想去看看,此外还有很多曾经在青岛生活过的人,因为这首歌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在李巨涛看来,《青岛》mv之所以能迅速刷爆朋友圈原因有三,“首先是作品品质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无论是词曲、画面还是演唱者;二是时机,上合峰会让青岛成为世界的焦点;最后,随着上合峰会的临近,青岛一天比一天美,老百姓的自豪感需要一个载体来抒发,这个时候,《青岛》mv出现了。”
一首歌唤起游子血浓于水的乡愁
“mv发布当晚,我在海外的朋友就发来微信,称自己从头到尾是带着泪听完的。”姜世奎直言,能让漂泊在外的青岛人通过一首歌迅速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让大家产生共鸣,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他介绍,《青岛》的词曲创作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单是歌词就进行了反复的审查和修改,“一首歌颂家乡的歌,能不能唱到老百姓心里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创作之初我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让它更接地气,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唤起青岛儿女血浓于水的乡愁。”因此,栈桥、石老人、木栈道、五月的风等地标性建筑相继出现在歌中,使青岛的灵动和秀美显得更为立体和饱满。
mv拒绝五毛特效凸显青岛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在歌曲备受认可之余,mv的创作也是获赞无数,有网友留言称,“一个城市的mv竟然还有特效”“不是五毛特效,良心!”对此,李巨涛也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创组思路,“我不想把它拍成常规的歌手加风光式城市宣传片,这一次我想凸显青岛这座城市独有的气质。”他透露,歌词“小时候去赶潮”启发了自己,“这句歌词从画面上想应该是小孩提着桶到海边挖蛤蜊、抓小鱼,但这样拍太没劲。”他表示,童年的想象力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将赶潮从童真角度重新思考,将海洋动物拟人化,放在虚拟空中,“海豚在空中跳跃、在天主教堂游曳,包括从咖啡杯中跳出来,这些都是关乎童年的回忆,更体现了青岛人的浪漫情怀。”(记者 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