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青岛准备好了!

    更新时间:2018-05-29 09:25  

上合峰会,青岛准备好了!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之后,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这里。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在青岛举行。即将迎来上合峰会的青岛,现在是什么模样?

640.jpg

▲青岛浮山湾夜色。新华社照片

俯瞰全景,“六横九纵”的高快速路网,全线畅通;步入街巷,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凸显品质;城市发展中,她留存古韵,也怀抱林立的高楼,彰显独特魅力;精神培育里,她鼓励创新,大力推行“您懂得,别忘了”,树文明新风。

这里,有上下同欲的全力奋战。一次次峰会筹备情况调研、一场场城市环境整治检查,为共襄盛举校准方向;场馆建设的先锋、环境整治的干将、平安维稳的标兵,是广大党员群众的群像速写。

这里,有青岛人民的共同奉献。2000名会议志愿者和2万名城市运行志愿者,用贴心服务,点亮城市;热情好客的920多万市民,展现十足的“国际范”,迎接宾朋。

目前,峰会场馆建设改造全部竣工并完成压力测试,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的新闻中心已开始试运行;会议、医疗、车辆等各项服务保障已全部到位;坚持精彩筹办与节俭筹办有机统一,将向世人呈现一台新颖别致的灯光焰火晚会。

上合峰会,青岛准备好了!

常态办会与以人民为中心

“青岛峰会将成为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启这一新型区域组织的新时代。”3月8日上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受邀在梅地亚中心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向媒体记者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相关情况。

640.jpg

▲28日上午,外交部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图为发布会现场。记者 刘成龙 摄

5月6日至8日,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来我市开展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预热宣传集中采访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山东和青岛迎来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自去年筹办工作启动以来,青岛市紧紧围绕“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的办会目标,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注重把握好常态办会、特色办会、安全办会、精细办会、共享办会。其中,筹备过程坚持安全至上,围绕峰会各流程、各环节,分别细化落实安保措施,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峰会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审视峰会筹备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常态办会与共享办会中体现出的服务大局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融合。“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始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自2017年7月起,青岛市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建设美丽青岛三年行动”,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环境的新期待,着力解决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造“洁序净美”的城市市容环境,实现城市品质、竞争力和宜居环境显著提升。

在全面提高环卫保洁水平中,不曾遗忘推进公厕新建和升级改造,确保公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精细;在提升城市“颜值”的规划里,同步推进事关民生的老旧社区、城中村改造;在全面提升夜景亮化中,不忘实施老旧居民小区照明提升工程,提高装灯、亮灯率,方便市民夜间出行……

老青岛刘涛,家住青岛火车站附近,在崂山区上班,自从今年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后,如今每天他都能提前40多分钟到家。“便捷快速的生活”,是城市发展带给他的礼物。

新青岛人李明诚,住在李沧区夏庄路。今年春天,他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晚饭后,去离家不远的李沧文化公园遛弯。这处占地16.13万平方米的公园,改造工程自去年10月启动后,公园广场和路面上新铺设了8000多平方米的透水地坪,新建了秋千等健身器材,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健身、玩耍。

“周末从北京回家,一眼就觉得青岛变美了,无论哪里都能拍出风景照。”因缤纷璀璨的夜景,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婷,再度爱上家乡。

这些因上合峰会而改变的日常生活、因上合峰会而带来的喜悦感动,感染着每一个来到青岛这座城市的人。

特色办会中的“青岛元素”

提到青岛,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人文特色,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万国建筑博览的八大关,奥帆赛及持续举办的国际知名帆船赛事……这些,都在勾画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特色。

按照“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的办会目标,这次峰会筹办中注重彰显特色,在会场选址、场馆规划设计、装修装饰、文艺演出、艺术创意设计等方面,精心谋划、精雕细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带一路”倡议、山东风格和青岛特色等元素融入其中,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640.jpg

▲航拍五四广场。记者 刘栋 摄

这其中,“青岛特色”值得期待——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均位于“丝绸之路”沿线。青岛与“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600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经陆上丝绸之路赴古印度寻求真经,十年后沿海上丝绸之路在青岛登陆,归国后写成《佛国记》;公元623年,唐朝在青岛胶州湾北岸设立板桥镇,开启了我国与东北亚国家海上贸易的大门,“海上丝绸之路”北线从这里起航;宋朝时在此设置北方唯一具有海关职能的“市舶司”,板桥镇发展成为全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一带一路”上留下无数“青岛印记”。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昨日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所言,“青岛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镇。”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首个“电影之都”,6月13日至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举行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届时,将有来自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国的约60部影片参与活动。

外交部欧亚司参赞于骏表示,人文领域是上合组织重要的合作方向。中方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邀请“上合大家庭”齐聚一堂,希望借此展现各国光影魅力,汇聚电影力量,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民意基础。

精细办会中的“自我更新”

持续攀升的城市“颜值”,将“美”续写在青岛精细办会的城市建设史中。由道路、立体花坛、道旗等元素组成的城市环境景观,成为大家镜头捕捉的焦点;匠心独具的街容美化项目,使景区延伸到街头巷尾。

640.jpg

▲奥帆中心灯火璀璨。“青岛观”摄影师郝明先 摄

火树银花不夜天,浮山湾的美景刷爆朋友圈,许多人感叹,“在五四广场定能与美丽和惊喜邂逅!”;游客们称“景观牌显示‘青岛欢迎您’,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青岛的友好、热情”;外国友人端着相机,竖起大拇指,喊着“Amazing”!

作为青岛机场所在地,城阳区是上合宾朋进出青岛的第一站。如今,机场周边12条道路及附近主干大道,均已经完成绿化提升。30多万株乔灌木郁郁葱葱,9.6万株时令花卉争奇斗艳,进出市区一路繁花似锦。而城阳中心区域,也已旧貌换新颜:老旧道路完成维修整治,裸露土地补植补绿,100处口袋公园新建改建,380余栋楼体完成夜间亮化。

640.jpg

▲海尔路银川路交汇处花团。记者 傅学军 摄

在青岛,一批新建、改造提升道路的开通,织密更完善的路网;入城口的综合整治,为青岛打开靓丽门户;市政道路的平整整治,让驾驶感受更为舒适。

这几天,青岛市南区城市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周爱清,正忙着筹备公厕管理集中培训。“一座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公厕建设亦是如此。”周爱清说,“市南区是青岛的旅游窗口,也是峰会主会场所在地。我们只有拿出‘绣花精神’,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上下足功夫,才能更好地擦亮城市名片。”  

目前,市南区公厕数量达141座,在全市率先达到每平方公里近5座公厕的标准,沿海一线更是形成5分钟公厕服务圈,在旅游旺季能够满足日客流量10万人次的如厕需求。接下来,市南区将通过集中培训,提高公厕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大幅提升公厕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把“时尚市南”的面貌传递到世界各地,让“美丽青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见证这座城市的自我更新。借此东风,人们正在齐心协力,将城市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众志成城的积极共建

当上合峰会和青岛相遇,意味着光荣与使命同行。

640.jpg

▲青岛迎接上合峰会氛围日渐浓厚 。记者 傅学军 摄

在峰会筹备的考验中,有一批人率先出列,24小时待命;有一群人主动请缨,攻坚克难。他们中,有些是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干部,还有些是我们最熟悉的好友亲朋。这个“战场”上,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城市主人。

他们,坚守普通岗位,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推动筹备工作落实落细,让“青岛速度”领跑峰会倒计时飞旋的时针。他们,堪称“中流砥柱”,在日夜相继的筹备工作中,写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故事,让梦想一次次照入现实。

在翘首以待峰会的日子里,920万青岛市民,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小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都将“东道主”视为光荣的身份。

随着峰会的临近,公交集团启动了“服务上合峰会,倡导文明出行”活动,通过在市区200余条公交线路万余名驾驶员中推广使用“4321”礼让标准来营造文明出行和谐礼让之风。

面向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10所驻青高校定向招募的2000名峰会会议志愿者,今年3月至今,在经过“网络、教材、课程、军训、演练”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培训后,将为参会嘉宾、媒体等客户群提供抵离服务、翻译服务、媒体服务、城市运行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

今年67岁的市南区居民宋乐玉把志愿精神从奥帆赛一直传承到了上合峰会。现在,她已经每天在志愿服务驿站全天候上岗,为国内外宾朋提供志愿服务。“上合峰会在青岛召开,值得每一个青岛人自豪。我想用自己的志愿服务,为青岛增添光彩!”

刘翠云是崂山区的一名环卫工人。细,是刘翠云的工作标准。不忽视每个烟蒂、每块污渍、每处积泥,她要力争将最干净的道路展现在世界面前。

全民总动员下,越来越多人冲上服务一线:来自市直机关、地铁集团、驻青高校、社会群体的党员志愿者走上地铁站点进行志愿服务,为确保我市公共交通安全文明有序运行;来自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公安、教育、旅游以及公交、交运、地铁、机场、火车站、银行、医院、邮政、通信等20多个窗口行业的近2万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在城市社区、窗口单位、主要交通路口、公交地铁站点、景区景点、公共场所等领域设置的近30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宾朋提供志愿服务……

在这里,一道群众共创的风景,格外动人心弦。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在青岛的街头巷尾俯仰可拾。

有朋自远方来,盛事盛景,即将到来。万事俱备,青岛,正热切期待。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贾 臻)

责任编辑:龙叶上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