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医院本部儿科副主任马晓红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眼看立马就要换上轻薄夏装,麒麟臂、救生圈、大象腿都要遮掩不住了,多少人又开始“前仆后继”在甩肉的道路上。成年人被以胖为丑的标准“挟持”,不少孩子却能大吃大喝并悠然自得地成为一个小胖——很多人,特别是老人,以娃胖为美。这个观念必须要改了。 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我们想认真地跟家长们聊聊给娃减肥的事,这事真得从小抓起,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后的颜值,更是为了他们终身的健康。
现状十个娃里至少俩小胖
“前两天,我们刚收治一个五岁男孩,因为肺炎住院。检查发现孩子血糖控制不好,应激反应较差,用的抗生素级别高,恢复也慢,因为太胖了。 ”说起孩子肥胖话题,市立医院本部儿科副主任马晓红先举了个活生生的例子。 “临床上管出生大于4公斤的孩子叫巨大儿。有位妈妈最近生了个巨大儿,孩子一出生就出现肤色青紫、抽风等问题,也是因为超重。 ”从业近30年,马晓红见了太多因肥胖影响健康的孩子,很揪心。
马晓红说,根据娃胖的程度,分为肥胖、超重两种情况。中国娃肥胖发病率约为5%,超重比例更大,学龄儿童中超重的约为20%,也就是说十个娃里有俩是小胖。而在青岛,受饮食习惯、基因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孩子的比例可能要高于这些平均数。
危害从头到脚细讲给你听
很多人觉得能把娃养胖是大功一件,殊不知这真是害了孩子!马晓红告诉记者,娃胖的危害不仅多,而且影响深远。看她从头到脚为家长细分析:
1.胖娃易有颅内压增高问题,表现为假性脑肿瘤,孩子会头痛、视力下降。 2.胖娃喉部脂肪积聚,气道狭窄,睡觉可能发生呼吸暂停,反复如此,脑子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影响记忆力,甚至可能引起阿尔兹海默症式的病变。 3.胖娃肺易受压迫,影响气体交换,造成慢性缺氧,所以胖孩子常感觉累,安静时都在喘。 4.胖娃心脏负担重,心肌肥厚,出现心脏不适可能性更大。 5.胖娃易有脂肪肝,表现为肚子疼、有疲劳感,时间长了甚至可能发生肝硬化。6.胖娃胆囊易出现胆结石,因为胖娃常不停吃,起消化作用的胆汁长时间存在胆囊,易出现沉淀造成结石。 7.胖娃血压、血糖高几率更大,容易造成肾脏病变。 8.胖娃骨骼关节承重不行,更易变形。 9.胖女娃更易性早熟,胖男娃则易性幼稚。10.胖娃往往个头不高。11.胖娃常受到其他孩子排斥嘲笑,会有自卑感,不合群,影响心理健康。12.胖娃脂肪细胞比瘦娃更多,随着娃成长,脂肪细胞不会减少,只能体积大小发生改变,所以娃小时候胖意味着长大发胖几率更大,减肥更费劲。成年人肥胖则与结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癌症直接相关。以上只是简单列举,娃胖的危害还不止于此哦。
判断看娃胖不胖不能凭感觉
看完肥胖可能导致的问题,可能有些家长心中已经警铃大作了,开始端详起娃到底胖不胖来。
有句流行调侃叫 “有一种瘦叫你家人觉得你瘦”,所以,判断娃胖不胖,真不能靠看的,这可是有标准的。对于0—2岁的娃而言,只要家长能遵医嘱按时带去儿保科体检,对孩子的胖瘦程度应该是了然如胸的,有经验的儿保医生还会根据娃的身高体重提出比较详细的 “整改方案”。 2—5岁的娃,除了体检,现在有很多手机APP都可以帮助记录世卫组织版的孩子生长曲线,把孩子身高、体重输入,也能帮助家长了解大概情况。至于中小学生,则可以利用 BMI计算公式来大概判断体重——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然后根据相关BMI标准 (如图)来大致判断一下。
建议按时体检管住嘴迈开腿
要预防肥胖、帮娃减肥,该咋办?马晓红说,最根本的是让孩子管住嘴迈开腿——保证饮食均衡、健康,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尽量少碰或不碰油炸食物、甜食饮料等,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不要吃太多,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四五次。而家长也必须以身作则——“周六我看儿科内分泌门诊,发现因肥胖就诊的孩子的家长通常也胖,肥胖受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影响很大。父母都胖,孩子胖的几率是70%—80%;父母中一个胖,娃胖几率是30%—40%;父母都不胖,娃胖几率是5%。 ”马晓红强调,要想娃别成小胖,家长们首先要控制好体重。
另外,马晓红还提到几个影响孩子体重的细节问题。一是有些幼儿园老师常根据吃饭速度快来奖励孩子,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进食速度会影响摄入量,饥饿中枢的反应时间在20分钟以上,如果吃太快,当大脑感觉吃饱时其实已经超量了。娃吃饭要细嚼慢咽,慢慢吃二十分钟以上。二是电子产品也是娃变胖帮凶,长时间久坐不动玩电脑、手机、iPad,当然容易胖。三是不想养个胖娃,最好备孕期就未雨绸缪。肥胖女性最好减肥后再怀孕,孕期合理增重,避免娃出生就是巨大儿,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易消化吸收,可有效预防肥胖。四是早产儿的家长常拼命给娃加辅食、奶粉,想几个月就追上足月娃,应该把追赶时间放宽为两三年,过度追赶也容易造成肥胖。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