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说有效的利用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东西需要考虑,第一个是你现有的资源,第二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质保量完成。为什么要提到利用资源,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执行都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就好像说,如果让你去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只给你一百块钱,那你完不成,也不能算是执行力问题,而是上面的要求有问题了。
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资源往往比需求少那么一点,如果资源比需求多,那么这个活儿傻子都能干,花钱的事情还是容易得多的。所以你的价值就在于,如何尽可能的节省资源,尽可能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拖延症是执行中的最大阻碍,也是大家比较常见的毛病,他会在各个小事上拖慢你的进度,而时间久了就会量变变成质变,到最后严重影响你的执行。这种习惯大概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了,比如寒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没日没夜的补寒假作业什么的。当然,有些事情只能叫拖延,如果上升到拖延症的级别,还会有其他的表现,就是在拖延过程中,产生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什么的。
我们拿到事情的第一时间,就要做出判断,这件事情是自己做还是转到其他人手里,这个判断比较重要。因为事情一定不要耽误在自己的环节,如果迅速找到负责的部门,也等于是有了一个结果。就算被打回来,也是进入到了下一个流程之中,所以,这个判断很重要。如果是自己的事情,那就立刻根据现有资源做完你能做的部分,需要其他支持的部分立刻发给其他人,如果其他人拖延了没有完成,你这边的时间也就会宽裕很多。
之前写过一篇优秀员工的文章,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汇报工作说结果。换句话说,讲原因讲理由讲辛苦讲困难都是没有意义的,唯一有意义的就是结果。结果是成还是没成,做了还是没做,这个是非常直接的,所以我们做事情提升执行力的原则就是养成一个结果习惯。做任何一个事情,要出现一个结果之后,才算告一段落。
在能力或者资源差不多的情况下,执行力差别,是员工价值的主要差别所在,这里讲一个经典的买土豆的故事。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个执行力,不仅仅把一件事做到符合领导的要求,更要去体会深层的领导意图,并把领导意图的事情都做到。而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在领导想到的时候,你已经做了,在领导没想到的时候,你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就需要你思考在先,去琢磨领导需求的核心目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可能的外延可能,然后把这些事情都做了,不能怕费事,然后看上去执行力就会变得很强了。
要记住,你必须非常努力,才可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