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2日从市物价局获悉,修订后的《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规则》6月10日起实施。
新版《规则》增加了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相关要求。特需医疗服务是基于基本医疗服务之外,根据患者特殊需求而设立的医疗服务项目,《规则》对特殊需求医疗服务明确了相关要求,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特需医疗服务及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具体服务项目,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强调了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应当设置明显标志、签订《协议书》,提供特需病房不得超过开放床位数的10%、特需病房应当相对固定等。同时,增加了禁止性规定。如:医疗机构不得诱导、诱骗患者(或家属)接受或购买药品;严禁自立收费项目、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
修订后,《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规则》明确了市及区(市)两级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市价格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三级医疗机构、市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行为实施管理;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区(市)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行为实施管理。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的部分基本医疗服务以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的,应当执行规定的项目内涵和收费标准。明确了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即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者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规则》还对公示环节提出了更加具体要求。比如,增加了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的管理及公示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可以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应当公示执行文号、非公立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明码标价;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价格公示要求也更加具体。《规则》特别对公立医疗应当公示“本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含二类疫苗,中药饮片除外),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实行零差率销售;销售中药饮片按照顺加不超过25%的加价率制定销售价格”字样,对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公示均应公示执行文号等。强调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应当公示项目内涵,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因对医疗服务项目具体服务内容不了解产生纠纷,同时公示项目内涵有利于群众对医疗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实施监督。
2014年以来,国家先后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及绝大部分药品价格,市物价局出台了《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规则》。随着我市医疗改革的深入,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含二类疫苗,中药饮片除外)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病种收费等文件相继出台,为更好发挥《规则》的规范指导作用,市物价局、市卫计委决定对原《规则》进行修订。(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