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扇贝个头比普通扇贝大。
晚报讯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在扇贝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德教授课题组成功完成紫扇贝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这是继我国包振民院士团队完成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基因测序之后的世界第三个扇贝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在开放期刊《GigaScience》上在线发表。紫扇贝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紫扇贝及其杂交扇贝的生长、抗逆性、育性和寿命等重要性状的决定机制及分子育种打下了基础。
据青农大专家介绍,世界上共有400多种扇贝,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有60多个品种,我国北方主要养殖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三种,其中海湾扇贝是引进品种,养殖规模较大,但由于种质和养殖环境退化等原因,近年来养殖海湾扇贝的个头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同时种质退化也导致了育苗养殖过程中较高的死亡率,个别年头的死亡率甚至高达70%。
课题组从杂交一代入手,通过多代选育,历经十年时间,先后培育出渤海红和青农2号等杂交扇贝新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渤海红在山东、河北和辽宁等传统海湾扇贝主产区的养殖面积已占据半壁江山。同时,渤海红扇贝还顺海南下,“游”进福建、广西和广东等南方海域。 2014年它还远渡重洋,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试养成功。王春德教授也因为在杂交扇贝领域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突出贡献,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周维维)
新闻内存
紫扇贝
紫扇贝是原产于南美智利和秘鲁的中型扇贝,是当地重要的养殖扇贝品种。 2007年,王春德教授课题组首次从秘鲁引进紫扇贝,并将其与我国大规模养殖的美国海湾扇贝成功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在生长、抗逆和寿命等方面优势极其显著的杂交一代扇贝。杂交一代扇贝体重比普通海湾扇贝提高约100%,最大个体达到20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