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创新完善服务管理措施,通过推动机构改革、强化网络队伍建设,实现了卫生与计生的充分融合,探索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育全程服务的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卫生计生服务的 “获得感”与“满意度”。昨日,市卫计委公布了整合卫生计生资源的主要经验做法以及对老百姓带来的便利。
为实现职能优化整合后的效益最大化,青岛市分“三步走”,从上而下,层层落实资源整合。2014年、2015年青岛市完成了市、区市两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合并。 2015年,市卫计委率先与市编委联合发文,各区(市)组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增加承担计划生育执法职能的机构(科、室)和人员。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更名为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办公室,承担镇(街道)政府在辖区内配合区市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及对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管理与考核职能。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和计生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内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责。
同时,青岛市优先推动市和区(市)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实现妇保、儿保、孕产和计划生育四大部整合。市和各区市建立高标准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了市和区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和2家区(市)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增加面积6.8万平方米、增加床位531张;新立项扩建3家区(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增加面积1.92万平方米。育龄群众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条件大大改善,孕产妇特别是高龄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全市137个镇、街道全部实现了卫生计生工作和服务融合,镇(街道)卫生计生资源优化整合率达100%。在此基础上,探索指导镇街级在原计生职能基础上拓展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及红十字工作。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增加编制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临床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化整合中充实了力量。青岛市还充分发挥计生管理网络健全和卫生服务专业性强的优势,在全市总结推广有关区市工作经验,在镇(街道)、村(社区)统筹推进五项融合,初步形成“妇幼健康+计生服务”“一站双服务”的工作模式。
首先,在产后随访实现融合,由计生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组成产后联合访视小组,将产后出院7天的产妇和新生儿访视与产后一月内送药具进行融合,在减少产妇受访次数,提高随访服务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基层卫生“会服务、人不熟、门不清”和基层计生“人熟门清,服务内容单一”问题。其次,在孕期随访实现融合,将孕期访视与孕情跟踪相融合,计生工作人员在日常孕情跟踪时承担起孕早期建册、产前筛查、定期孕检、新生儿筛查等多项政策的宣传与督导,并建立随访个性化台账,解决了基层卫生计生职责重叠、工作交叉、卫生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孕早期建册率、孕情上报及时率和生育登记覆盖率。最后,妇女查体实现融合,是指根据育龄妇女的健康需求及工作实际,将孕环情监测与“两癌”筛查、居民健康查体相结合,这种“二合一”或“三合一”的组合方式,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群众参与率,又为群众提供了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等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