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在不断的进步
高楼冒起,经济繁华
一个个青岛人从小平房迁到了大公寓
一个个青岛人从小公共变成了小轿车
一个个回忆却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
时间在变迁,故事在推进
旧的去了,新的来了
过往的热闹喧哗、人声鼎沸
每一位热爱青岛的人都保留着深处的记忆
对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青岛人而言
总有那么几个地方具有特殊意义
承载着人们的回忆
消失的青岛建筑
国棉六厂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中国纺织业一直有“上青天”的说法,“上青天”是对当时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上海、青岛和天津的简称。
青岛解放前,已拥有九大纱厂,后来更名为青岛国棉一厂至九厂。国棉六厂宿舍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两层的筒子楼,朝街的那面,每家每户都规整地开着一门一窗。
如今,具有青岛工业时代“地标”意义的国棉六厂将原厂区用地性质变更为商住办公用地,对原有厂区进行重新规划。
沧口火车站
2013年12月20日,铁路青岛北站的正式通车标志着沧口火车站正式退出铁路客运历史舞台。这座始建于1899年,与胶济同龄的百年老站的“离去”让小知心生感慨。
因为此处紧靠沧口海港,火车站的正门朝西,下了高高的车站路基,就是著名的青岛下街,也就是现在的沧台路。车站虽小,但在青岛人心中却有着足够重的分量。
因为在一些青岛人的心里,这个百年老站曾是一座桥,这头是乡情,那头是亲情。很多青岛人坐火车回青岛,尤其是长期在外回来的,都有这样一种体会,过了沧口站,再有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青岛港客运站
提起轮渡客运站,很多老青岛都会在脑海中闪现青岛港客运站当年“一票难求”的盛况,为了买到去上海的轮船票,不少市民在车站外通宵席地等票。
很多老青岛人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能坐船去上海确实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而上海则是一个“时尚中心”,青岛人两手空空乘船去上海,回来时总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不少生意人从上海带回皮鞋、毛衣等,转手到即墨路市场售卖,一时风气大盛,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风景。在2015年青岛港客运站终于迎来了华丽转型。
灵山卫隧道公交枢纽站
2011年6月30日,“南隧北桥”正式通车,青黄不接成为历史,而位于老胶南的灵山卫隧道公交枢纽站,也成功拉近了西海岸老胶南市民与主城区的距离。
为了给地铁和轻轨的建设让路,原先的灵山卫隧道公交枢纽站西移了三公里重建。新址与原来的枢纽站体量相当。原枢纽站于2012年1月正式运营,设计公共停车位140个,社会停车位64个。三年来,黄岛区市民通过该枢纽站一次换乘就可以直达青岛主城区,方便两地居民出行。新的站点在老枢纽站以西,距离大约三公里。
希姆森公寓
由德国建筑商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建造和拥有。建成时间是1908年前后。希姆森于1899年来到青岛,并在次年创立了希姆森建筑公司,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私营建筑承包商。2004年,希姆森公寓被拆除。
Amin Otho商业大楼
AminOtho的商业大楼,始建于1912年,与水兵俱乐部隔街相望。前三十年一直用于餐饮和娱乐服务。1930年代初,梁实秋曾多次到这里就餐。
1947年,邮政储金汇业局购买此楼。1949年以后,大楼一层成为邮政局营业所。1993年,以圆顶塔楼为标志的AminOtho商业大楼消失。
消失的青岛交通工具
小公共
5路7路 5路7路上车走了昂
有座 有座昂 走了昂 走了昂
上车走了昂
前面有警察昂
都一蹲来 蹲蹲来 低低头昂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1984年6月25日,青岛市客车出租公司新辟四方长途车站至青岛火车站、台东站至栈桥、中山公园至栈桥三条小公共线路。这种“招手即停”的小公共很受市民欢迎。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在什么路口,只要你给司机一个眼神,他准保会在你面前停下。
嫩去哪来?到,到,到,上来吧!
不仅如此,你大老远要是看见一辆“公共儿”正缓缓启动,不用着急,只需要大喊一声
白走,这来还有人,等等我
你会发现,本已启动的“小公共儿”,正以龟速爬动,随即顺着车门探出个脑袋来。
嫩快当点儿的,跑两步,上车上车!
“大辫子”
现存2路、5路、30路等电车将逐渐被替换掉,运行了近60年的无轨电车将全部替换为新型双源无轨电车。
1963年1月,青岛市第一条无轨电车路线正式通车,全程由西镇至延安路广场。这就是现存2路电车的前身。在人力交通为主的六十年代,坐电车还是件时髦的事。青岛人,都管这个行走的大盒子叫“大辫子车”。作为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2路电车真是承载了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如今它们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消失的青岛市场
青岛市场
青岛市场,最早设于青岛区和鲍岛区交界的德县路口。1919年12月,当局将青岛市场迁于市场三路。
1928年7月,胶澳台东区商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台东商业市场面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1929年,青岛市场移至移于常州路、龙口路交界处,改建成了新式市场。
水清沟市场
以河清路路口为中心的区域,汇聚了众多正在经营蔬菜、水果、海货、肉食等商品的占路摊点。水清沟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市场遍布在贯穿大水清沟村的河清路上。这个自发形成的市场,曾一度是该地区最繁华的农贸市场。
消失的青岛公园
第二公园
位于贮水山下、青岛山北,面临登州路,曾为德军“毛奇炮台”用地。1915年,日军在若鹤山(贮水山)修建“青岛神社”,公园改为“若鹤公园”。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为第二公园。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青岛文人雅士结伴游赏和消夏纳凉的场所。
第四公园
第四公园位于今中山路、曲阜路、河南路、肥城路之间街心,临近红星影院,是一片比较方正的街心公园,树木仅有百余株,时称“深山公园”。
第五公园
第五公园曾位于青岛火车站站前广场,建于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时称“千叶公园”。有十株树木,无园林建筑,仅有数少部分花木,围有石柱栏杆。园内设有翘翘板、滑梯和部分长条木椅,供游客休憩。
消失的青岛老街道
波螺油子
青岛人管胶东路叫波螺油子,在青岛的方言里,肉和油是谐音的,这条路因弯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状像海螺的肉而得名。
波螺油子从诞生之时就有做小买卖的,到了上世纪 70年代末,路两侧干脆都开了小店,卖杂品和水果,往下有一家书店,书店往下,有家小饭店。
再往下,则是一处马路市场,这里最吸引人的则是层层叠叠的旧书,“波螺油子”还曾以卖盗版光碟闻名。
小白干路
小白干路位于胶济铁路和308国道间,南北贯通,是进出青岛的主要干道。南起小村庄,北至白沙河,故称小(小村庄)白(白沙河)干路,是青岛市最长的一条主干道。
小白干路原是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土路,解放后,为缓解交通拥堵,将小白干路辟建为一条交通干道,1959年底竣工通车,成为市区北部一条南北向交通干线。
由于小白干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进入青岛的唯一一条高等级公路,因此在青岛市民的心中小白干路的地位无可取代。进入21世纪以后,小白干路分别更名为重庆南路、重庆中路和重庆北路。
消失的地名
建国之后流行一段顺口溜
串起了老青岛的地名
东镇西镇太平镇,一浴湛山石老人
大小麦岛吴家村,曲流拐弯西大森
团岛挪庄西广场,大港小港小鲍岛
东镇
老青岛的东镇位于现在的台东一带,大概位置是从延安二路路口以北,至现在的市北法院以南,是老青岛较为繁华的地带。
德国占领青岛,大鲍岛村被摧毁后,原有的居民被指定到杨家村的一块空地上安家落户,租地盖房,台东镇开始崛起。
西大森
“西大森”位置临近台西镇,位于云南路、莘县路一带,曾是西镇到市里的必经之路,由于杂草丛生野狼出没,人们说“森人,森得慌”因而叫“西大森”。
消失的酒店
小绍兴
小绍兴是始于1943年的上海老字号餐饮企业,于1999年8月正式落户青岛,2012年关掉了位于台东三路的最后一家门店,彻底退出青岛市场。
说起“小绍兴”曾经的辉煌,除了台东三路店,他们还有云霄路店、宁夏路店、即墨店、青岛开发区店、李村店、胶州店及麦岛的 “小鲍岛”。
海梦圆
位于燕儿岛路上的海梦圆大酒店曾是岛城红极一时的酒楼,1995年开业,2013年后关门。曾经在东海路与燕儿岛路路口,这个路口东北角曾经是众多市民熟知的“海梦圆大酒店”,但现在已经变了。
消失的老品牌
青岛老字号、老品牌
总会勾起岛城市民许许多多的回忆
看到这些老品牌
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样信赖
四方机车车辆厂
建于1900年,曾先后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第一列双层客车 、第一列低重心轻快稳列车等,被誉为中国机车车辆的故乡。
青岛同泰橡胶
“青岛同泰橡胶厂”是一座在青岛颇具名声的企业,兴盛时是据有三千多人的大工厂,上点年纪的青岛人群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的青岛人几乎都用过该厂的产品,享受过它给予的方便和恩惠。
1994年10月,市政府撤销了原青岛橡胶工业公司,组建了以青岛笫二橡胶厂为主体,由青岛笫六橡胶厂、青岛同泰橡胶厂、青岛乳胶厂、青岛钢絲绳厂、青岛橡胶制品厂等企事业单位组成的青岛橡胶集团公司。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青岛盛锡福
“盛锡福”以草帽为主打产品,也生产呢制礼帽、皮制三块瓦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出国访问时,戴的都是“盛锡福”产的帽子。
栈桥白干
四十多年前,栈桥白干风靡一时,是青岛人饭桌上最常见的白酒,因为价格是1.15元,人们都叫它“115”。
鸡牌味精
青岛著名老品牌。1936年,日本商人在青岛的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分别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更名为青岛味精厂。
马牌油
上世纪70年代 ,马牌油已遍布中国北方市场,在护肤品交易中便出现了“南有蛤蜊油,北有马牌油”的竞争局面。
金锚手表
1956年7月诞生。国家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青岛市的第一块手表的品牌。
消失的身份证编号
1994年,沧口区划入李沧区,370206消失了
1994年,台东区划入市北区,370204消失了
2012年,四方区划入市北区,370205消失了
2012年,撤销黄岛区、胶南市,合并为西海岸新区,从此370211、370223消失了。
新一代的青岛人,不会再拥有这些些数字了。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消失掉
而无数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不管你在青岛生活了多久
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个正在消失的城市
青岛人,那些记忆
还在你脑海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