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现存最完整的明《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纂而成。其内容主要由道家书、方书、道经和传记四大部分组成,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也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
▲明《道藏》封面。
观宝:“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明代正统十年刻本,经折装,不分栏,10行 17字,上下雙邊,开本35.5× 13cm……第一卷卷首印有三清圣像,后接一面御制龙牌,上有‘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景运隆长,本支万世’等88字,落款‘正统十年十一月十一日’。”以上文字记载的是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明《道藏》的基本信息。这部明《道藏》中除传统的汇编内容外,还收入了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
故事: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之所以明版《道藏》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因为元代统治者崇奉喇嘛教,忽必烈下令焚毁《道藏》经版和除《道德经》以外的所有道书。因此,元代以前的《道藏》没能留下完整的藏本。现存最早的就是明代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的版本,称《正统道藏》。青岛市博物馆的《道藏》是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刊印的正统版本的纂辑本,在崂山宗教史中有名的“佛道之争”以崂山太清宫告御状胜诉之后,由万历皇帝于明万历27年钦赐崂山太清宫,万历28年十月初三,由太监何堂颁至崂山。
《道藏》在“文革”前一直藏于崂山太清宫,在三清殿正殿神像两侧设有6个乌木大柜,《道藏》即放在大柜内的乌木抽屉里,十册一函,黄帛函套,共120箱480函,每箱以千字文编号,天地玄黄部,简称“天”。1966年,《道藏》险遭焚毁,青岛市文化局将其抢运至青岛市博物馆,使《道藏》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现存4524册,4499卷。明代修订的《道藏》,目前已知全国只有两部是较为完整的,除了青岛市博物馆的这套,另一部原藏于北京白云观,现藏国家图书馆。
鉴宝:2008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这部明《道藏》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990)。这件珍贵的镇馆之宝吸引不少海内外学者关注,相继有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带着课题前往市博进行专题研究。专家们将这本“道藏”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陕西师范大学、南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内外多个版本《道藏》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青博藏《道藏》来源清晰,为现存最为完整的明版《道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道教研究专家就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明正统《道藏》中64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部分,与现国家图书馆藏白云观版本进行了初步对比,惊喜地发现,青岛所藏的《道藏》比现在通行的影印本完整,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整理再版。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魏 通讯员 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