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六大主导产业全部升格“国字号”……2017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全面贯彻实施“2311”总体工作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创新引领体制机制改革,让一片创新创业新高地在胶州湾畔加速崛起。
创新生态圈引领区域发展
来到位于盘谷创客空间的海尔海创汇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轻松愉悦的办公氛围,路演大厅、展示大厅等配套齐全的空间设置令人印象深刻。
青岛多啦爱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2016年进入海创汇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2017年成功在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四板。该公司主营垂钓竞赛、视频拍摄、渔具销售等业务,市场前景被业内看好。
而这只是孵化基地内孕育的诸多“小花”之一。“海尔海创汇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从揭牌运营开始,便受到多方关注。从目前来看,各项工作都进展得比较顺利,也实实在在地帮到了一些创业者。”海尔海创汇创业孵化平台红岛孵化器总经理刘涛表示。
2017年,青岛高新区全面贯彻“2311”总体工作思路,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优惠的引才政策以及不断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都让青岛高新区成为优秀创业者的创业乐土。
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青岛高新区作为青岛市惟一获批区域,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青岛高新区抓住这一契机,联合海尔集团、山东大学在山东省首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目前,孵化器累计投入运营面积201.2万平方米,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6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63家,创新创业项目突破1700家。
“傍大靠强”加速产业集聚
2017年8月25日,首届时尚红人全球峰会在青岛盛大开启。青岛高新区联合美空及时尚集团两家行内领军企业携手主办峰会,在业界尚属首次。时尚人才离岸工作室项目、互联网时尚小镇项目也落户青岛高新区。
网红产业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将为青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创新之城、时尚之城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力帮助,成为青岛的一张时尚新名片。
互联网产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为此,青岛高新区加快互联网产业育成的步伐,聚焦垂直电商、应用类网站和物联网等领域实施靶向招商,一大批优质互联网企业落地生根,在胶州湾北部形成了互联网产业的高地效应。
青岛高新区互联网产业持续升温,不仅有众多本土企业在这里开花结果,也吸引了外来龙头企业强势加盟。总投资8亿元的计世物联网和云服务中心日前已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拟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一所、日本托龙学会、NEC、富士通等一批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项目建成后将围绕青岛重点打造智能化、科技化、前沿化的高端物联网产业化平台,为青岛市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除互联网产业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以“双百千”工程为统领,青岛高新区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实施“一业一策”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制订实施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重点企业服务经理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2017年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18个,总投资97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2个,新竣工20个。
其中,总投资70亿元的腾讯双创小镇、总投资45亿元的新时代财富金融中心、总投资33亿元的锐嘉科移动智地、总投资30亿元的软控总部、总投资22亿元的中国数码港总部基地,以及中兴网信青岛科技产业园、海克斯康产业园、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龙头项目签约落户,山大中美科技创新产业园、青岛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中铁建青岛区域总部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移动山东数据中心、齐都医药一期等项目竣工,华为青岛总部、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等项目正式启用,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掐尖行动”积极构建“人才特区”
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候士峰是中央“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2014年年底来到青岛高新区创业。经过3年努力,他的石墨烯项目在青岛已经实现市场化。 “目前,我们研发的智能家居涂料在青岛市场上推广,效果还不错。它是一种无毒涂料,可以有效祛除室内污染,解决目前装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要有太阳光,就能降解有害物质。”侯士峰表示,智能家居涂料只是他们智能制造中的一项,未来还会有更多产品推出,希望未来寻找合作伙伴,在青岛建设高端研发中心。
在青岛高新区召开的第17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简称“蓝洽会”)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刘志军带着人工智能护理终端项目来寻找合作机会。刘志军于2017年创办青岛清通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养老、医疗、助残、康复为一体的高端人工智能护理终端的研究开发。
“我这次带来的智能护理床,是一种可以让老人完全自理的终端设备,第一代产品预计2018年4月份推出。”刘志军表示,这次来蓝洽会已有几家意向合作的伙伴,希望把技术产业化。
这只是众多人才集聚在青岛高新区这片创业热土上的一个缩影。定位精准、服务到位、务实便捷……众多高端人才在谈到青岛高新区对其吸引力时用到这样的词语。
2017年,青岛高新区积极实施“掐尖行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新引进院士4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7人,累计引进院士28人、“千人计划”专家55人,各类高层次人才近5000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总数占青岛市1/3以上。承办第17届青岛蓝洽会,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8个。同时,加快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中科院声学所青岛分所投入使用,中科青岛时空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创新园、青岛大学全科医学院培训基地等高校合作项目落户建设,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青岛分院、青岛钱学森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创新合作模式,与中国能建、中建二局等央企签约建设产业载体190万平米、总投资198亿元。
这一串串数字正是青岛高新区深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的直接体现。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特区,成为集聚人才的政策洼地;立足全球视野,吸引集聚海内外英才,成为唯才是举的人才高地;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动力十足的创业福地,青岛高新区的人才特区建设已加紧步入快车道。
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成“引才宝典”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青岛高新区党员干部大会上,青岛市政府党组成员、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说,成绩和亮点的取得离不开不断优化的体制机制。
从2017年开始,青岛高新区启动新一轮改革。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大楼里,挂了多年的“委办局”的牌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十大事业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青岛高新区创新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原则,调整成立软件、信息技术等10个主导产业事业部和产业载体办等5个办公室,建立起扁平化决策、开放式运行的工作机制。事业部制减少了管理层级,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签字盖章”变成了现在的“专业服务”。原来多是企业有事找委办局,现在多是事业部围着企业转。
同时,青岛高新区内部机构设置也得到优化,新调整成立经济发展与促进局、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人才服务和教育体育发展局、东片区社区服务中心等5个部门,实现行政效能提升和城市管理、人才服务的精准化。
青岛高新区还在青岛率先实施企业注册“一口受理、五证一章”改革,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在青岛推行首个区市级国地税一体化联合办税服务,探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新模式,竣工验收时间压缩至30天以内。深化“互联网+行政审批”,行政微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山东省首家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
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让青岛高新区受到企业和投资者青睐。与华为共建智慧云小镇、与腾讯共建双创小镇、中国数码港总部基地和联东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小镇……这些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项目正在彰显强大产业龙头作用,迸发出协同发展的乘法效应,助力青岛高新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跨越发展。
未来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
青岛高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围绕青岛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新要求,青岛高新区将紧扣品质、活力城区的定位,全面加快实施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及产业培育三大战略,不断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未来,青岛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泛蓝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特色,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实施“掐尖行动”,加快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等四大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青岛高新区与山东大学、海尔集团等3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创新,加速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坚持“傍大靠强”,以“双百千”工程为统领,全面实施“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加快总投资2388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软件信息、医疗医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互联网、金融、高端服务六大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筑巢引凤,3年内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建设任务,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深化改革,推行全程代办、先证后照、备案制等服务模式,坚决打破束缚发展的“坛坛罐罐”,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家获得感最强的区域,以崭新面貌重装上阵,向未来再出发。
论道高新区
人物一:海尔海创会创业孵化孵化平台红岛孵化器总经理刘涛
优惠政策助力孵化加速
“从我们接触了解的一些创业故事得知,创业闭门造车和单打独斗都行不通。资源对于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孵化基地和项目平台提供的帮助,刘涛和诸多创业者认为,青岛高新区为创业者们提供的诸多优惠政策和倾力打造的创业环境也是企业能否孵化成功的重要原因。
刘涛表示,青岛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为创业者提供诸多便利条件,而正在打造的创新创业先导区也说明了青岛高新区扶持创业者和企业的诚意决心。从孵化基地挂牌运营以来,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为入孵企业人才提供廉价公寓、优秀人才奖励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优惠政策,为创业提供免费班车,组织和培训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创新创业赛事,帮助创业者提升竞争力和扩大视野。各类优惠政策、资源对接活动等为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升企业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有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我们海创汇也将继续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就业和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青岛高新区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实现共创、共赢新局面!”刘涛表示,海创汇未来将继续开放海尔产业生态资源,提供人力、技术支持、商务咨询、供应链、市场渠道、物流等专业服务,为创客提供培养、投融资、代理注册、税务、财务、法务等服务,以及孵化、加速、成长的全方位服务。
人物二:青岛易科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华伟
“保姆式”服务与创业者一同成长
“2014年10月,公司刚成立时只有5个人,可以说是要资金没资金,要规模没规模,办公场地也只有位于青岛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一间办公室。”青岛易科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华伟回忆,在创业起步阶段,找客户、找资金、找技术支持……公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此期间,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和事业部给公司提供了诸多支持。
借助青岛高新区良好的创业环境扶持,该公司迅速成长起来,拿下一个个大客户,如今公司服务对象是可口可乐、沈阳宝马、宝钢、烟台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并获得青岛高新区“蓝贝之星”称号。
选择在青岛高新区创业的柳华伟,和诸多创业者们一起成为高新区发展的见证者。从一片盐田滩涂到如今的高楼耸立,高效、智慧、创新、生态、人文,是创业者们对青岛高新区的共同认识。
与柳华伟类拟,2015年4月,青岛元启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宫磊把公司正式落户青岛高新区盘谷创客空间。作为青岛高新区“蓝贝创客计划”重点培育企业,随之享受到的是青岛高新区办公场所、人才公寓、科技扶持、产业链拓展等全方位支持。经过两年努力,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专为生产制造型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柔性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