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海洋大省,山东通过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拓展经济新动能,加速向海洋强省迈进。
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7)》,中国居于全球第6位,由第三梯队成功跃升第二梯队,跻身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强国。其中,一组青岛数据格外扎眼:青岛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居全国首位,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的比例达44.4%,优势十分明显。
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统计显示,青岛目前已聚集起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这成为山东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胜出的重要保障。相对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增加的“加快”二字,让承担山东“透明海洋”工程的科技人员有了紧迫感。去年底他们成功研制出的4000米深海Argo观测浮标,让中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水深的持续观测能力。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山东海洋科研力量雄厚,但相较国内外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山东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质量上仍有不小差距,三产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
拓展蓝色空间,还要构筑“蓝色屏障”。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海洋生态补偿制度,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目前,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项目,日照港“海龙湾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2018年,山东将以智慧海洋为引领,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壮大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新一代深海远海极地技术装备及系统,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以现代海洋产业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