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青岛/青网讯(记者 李璐 通讯员 招婷婷)2月24日晚,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播出了名声远扬的青岛崂山大馒头。市民们纷纷点赞,家门口最喜爱的美食上了央视最有名的美食纪录片,大家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蒸出“非遗”大馒头,百姓腰包鼓了
说起青岛大馒头,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崂山王哥庄大馒头,在王哥庄这片依山傍海的美丽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巧女俊媳妇们传承发扬着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技艺,做出了“王哥庄大馒头”这一远近闻名的品牌。王哥庄大馒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塑造了有颜值、有灵魂、高品质的王哥庄大馒头,书写了虽不产小麦,却能做出“非遗”馒头的传奇。2015年,崂山面塑成功入选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市级“非遗”。
2016年7月,阿明馒头店李海青被选派参加了“中国非遗美食世界行(法国)系列活动”,担任了“世界和平公益爱心晚宴”的宴会主理,并斩获“中国非遗美食(巴黎)国际邀请赛”金奖,使大馒头走向了国际舞台。除此之外,王哥庄街道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及“山东省首届非遗产博览会”,连续三年参加了“青岛国际啤酒节”、“全国特色产品展览交易会暨年终(青岛)订货会”等各种展会,除了受到全国人民的纷纷关注,央视2套《第一时间》栏目、7套《农广天地》栏目,《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也都对王哥庄大馒头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花样多、颜值高的大馒头受到了各地游客的欢迎,如今,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已成为助力居民增收致富的有力引擎。
政府层层把关,确保吃出“健康口碑”。
近年来,借助资源与区位优势,王哥庄街道通过一系列措施充分挖掘大馒头产业致富潜力,保障大馒头产业健康长远发展,将大馒头打造为王哥庄的“第一张名片”。
王哥庄街道现从事大馒头生产销售的加工户近200家,已通过SC认证的企业有十家。街道实行了“三个统一”规范生产安全,筑牢大馒头产业发展质量的硬基础。一是统一办理健康证,王哥庄街道投入资金,统一为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产品加工从业人员统一查体办理健康证,以确保大馒头的生产安全;二是统一面粉、酵母,王哥庄街道专门邀请了有关面粉企业研制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王哥庄大馒头专供面粉,区街两级财政共投入400万元用于王哥庄大馒头面粉补贴,并将酵母纳入统购补贴,全面规范了大馒头生产原材料;三是统一行业标准,王哥庄街道邀请了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了“王哥庄特色产品生产规范培训班”,制定了《王哥庄街道大馒头补贴面粉酵母申购补贴程序试行办法》,着力提高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发展的软实力。
在推介形式上王哥庄街道也是不断创新,通过“政府搭台、商户唱戏、居民受益”的形式使王哥庄大馒头走入千家万户。在2017年王哥庄街道举办的第九届花样馒头大赛上,鼎盛香馒头店凭借160斤的“馒头王”《龙凤鸳鸯》摘得金奖,在王哥庄街道举办的两届王哥庄名优特色农副产品社区巡展活动中,从1000多家商户中精选产生的20余家商户带去了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茶、海水豆腐、甜晒鱼、海参、虾米等特色农副产品,受到市民高度追捧,特产一度被抢购一空,“王哥庄”金字招牌走红全国。
融入传统民俗,做有“颜值”的花样馒头。
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王哥庄的能工巧匠们精雕细琢,做出了“灵魂”与“颜值”兼备的花样馒头,受到广大市民与游客的喜爱。“我们的花样馒头都是根据不同的节日寓意,结合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争取做出每款都不一样的花样馒头。”久香园馒头店荆长艳介绍说,“平时做的最多就是人们结婚、生子、老人过寿使用的,有龙凤呈祥、老虎、顶柱、燕子、寿桃、锁、圈等。”近年来,王哥庄花样馒头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在与时俱进中传承了浓浓的民俗味。其中,福禄寿喜、十二生肖、绿茶及杂粮馒头等最受欢迎。
触网销售,王哥庄大馒头火爆线上线下。目前,王哥庄街道已建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了电商服务站,并获评“青岛市电子商务示范镇”。除此之外,王哥庄大馒头已在市内佳世客、利客来等大型购物商场及诸多中小型超市实现供货,同时大馒头已入驻社区、小区设立专卖,另外设立了各区市总代理。王哥庄大馒头已销售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年前,春节订单更是让商户们通宵的忙,“进了腊月门儿订单就开始一个接一个,一个半月的时间订购出将近150吨馒头,使用面粉4000多袋,产值达到150万元。”鼎盛香馒头店何安强说,“年前我们一直组织工人在加班加点的干,经常熬通宵,饭也顾不上吃,亲戚好友都来帮忙,光礼盒就订出2万多箱,忙的不亦乐乎。”久香园馒头店荆长艳告诉记者。2016年的时候,王哥庄大馒头就产值近亿元,在过去的2017年,王哥庄大馒头年产量将近15000吨,再次创造出“亿元”奇迹,解决剩余劳动力约3000人,真真正正的为当地老百姓开出了一条致富大道,也让老百姓的日子像王哥庄大馒头一样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