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人们晒惜别主题的内容也走红网络,有人晒父母塞满东西的车后备箱,有人晒家乡的美景,还有多家网媒发起了“牵妈妈的手”网络互动,呼吁网友们牵起妈妈的手,与父母合张影,分享与父母的故事。
牵妈妈的手、与父母合影晒照,当然是一件很能打动人心的事,但如果父母并不在我们的朋友圈里,看不到照片,那么这件事可能就只感动了网友和我们自己。又或者,虽然父母也玩微信,也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但如果自打离别之后,像这样“面向父母”的图文就变少了,那么对于父母来说,这些照片更蒙上了一层离别的意味,反而会加深心理落差——这一定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此时此刻,多数游子已经离开家乡返回工作岗位,无论春节期间有没有把陪伴带回家,无论陪伴的质量如何,接下来,许多父母都将迎来数个月的空巢期,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如果说,以前通讯方式不发达,除了定期打电话,游子没有多少办法缓解空巢父母的孤单和牵挂,那么在山沟沟里也能用WiFi的今天,让千里之外的父母比同事还更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不难。
80后的父母大多刚过花甲之年,用“老年机”未免太早。事实上,现在不少古稀甚至耄耋老人都在用智能手机。当然,有些父母会说“不想用”“不会用”,可能是怕儿女花钱,或者怕学不会、用不好,个中原因得由儿女自行判断。几年前有个年轻人给爸妈量身打造手绘了7页纸的“微信说明书”,可以说,只要儿女足够有耐心,父母总能把智能手机用起来。
千万别以为加了好友就等于保持联系,帮父母通过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建立起联系之后,儿女还得有意识地做父母的“活跃好友”。将心比心就会知道,有的父母很少主动与孩子联系,不是不想,而是怕“打扰”孩子;孩子做着再普通的工作,在父母眼里也是责任重大。而孩子发的每一条状态、每一张照片,都会被他们翻来覆去地看;那些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有点无趣的东西,比如出租屋一隅、单位外景、一日三餐的内容,都让他们兴趣盎然。
现实条件决定了很多人无法常伴父母身边,现实条件也允许游子们通过网络陪伴父母。“身”的空巢或许无奈,“心”的空巢却是不该。当各种快捷的通讯方式流行开来,我们已很少写家信,电话也少了,就更不能让父母隔离于这个“越来越方便”的社交圈,他们已没有以前的家信可以反复阅读摩挲,没有那么准时的电话可以等待,如果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网络便利,空巢可能越来越难熬。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活法,这个时代的我们离不开网络,也有义务带动父母学会利用网络体验世界。春节虽然过去了,游子对父母的陪伴却不必随着分离而停滞;通过网络,无论离家多远,我们每天都能尽到一点陪伴的义务,给予父母一点抚慰,这可比转发朋友圈里的“祈福文”靠谱多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