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传,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居民,原河套街道文化站站长、史志办主任。作为原河套街道文化站的站长,刘哲传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文化工作近30年,在文化活动匮乏、文艺人才不足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将村级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繁荣街道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退休后,受命编纂《河套街道志》,他一边照顾尿毒症的妻子,一边走村串户跑档案馆,反复调查采访,几千份初稿几经修改、增删,历经十二个寒暑,终于完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市区有关领导及史志专家对《河套街道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被评为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扎根基层,为农村文化工作奉献一生。
刘哲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任河套街道文化站站长,从事农村文化工作近30年。创作的诗歌、歌曲、摄影、民间故事、文史资料、书法等作品,曾先后在«山东文艺»、«青岛日报»等报刊及区级刊物上发表。刘哲传自幼酷爱读书,退休前是河套街道办事处干部。在单位,他就是各项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70年代,他担任文化站的站长,在街道文化活动匮乏,文艺人才不足的情况下,为活跃街道文化生活,努力打造街道文化品牌,他想方设法将村级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织所有的文艺骨干,成立了街道文艺宣传队、老年健身队、老年秧歌队等,参加了上级举办的众多文艺演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写作中,刘哲传更是善于发现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和文艺特长进行小品、诗歌、快板、说唱等文艺创作,歌颂周围的好人好事,批评和讽刺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他的摄影《沽河春》、民间故事《刘墉吃虾米》等作品在国家和省市屡次获奖。付出总有回报,他负责的文化站因成效显著,多年被评为市区优秀文化站,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优秀文化工作者、市级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刘哲传这位平凡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为基层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年磨一剑,主编《河套街道志》
今年70多岁的刘哲传,是土生土长的山角村人。山角村是中国共产党活跃较早的村庄之一,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传统的老记忆将不复存在,可是村里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事迹几乎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仅靠村里的一些老人口口相传。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那些经历过抗战的老人已大都去世,这些珍贵的历史眼看着将要成为“绝响”,老一辈大无畏抗争外族侵略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精神就这样被遗忘掉,让人感到实在太可惜,刘哲传很是着急,于是他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着手编写村志和刘氏族谱,下决心要挖掘整理这些故事,经过5年时间,他写成了《山角村志》及《刘氏族谱》。
2000年,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刘哲传又开始主编河套街道志。尽管河套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很多东西由于保管不善已经失传,他不仅要面对自己不会开车、行动不便、资金紧张等困难,还要面对史料难以搜集等难题,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真实情况,刘哲传除了在十八个村里做大量、反复的调查、采访外,还走访了周边各县区,采访上千人,想尽办法印证事件和人物的真伪,对全街道的地貌环境、资源、人口、经济以及村民生活、教育、文化娱乐、民情风俗等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记录和考察,还记录了那一段荡气回肠的抗日革命史,他每次都把整理好的文稿先打印出来,一部分发放给村里干部和乡亲们,一部分他自己直接拿给材料中事件的知情者或者参与者,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几千份初稿几经修改、增删,历经无数个寒暑,终于完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河套街道志》,城阳区政府在区人民会堂为其举行了首发式。会上,市区有关领导及史志专家对《河套街道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被评为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奖。让世人记住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子孙们留下一点精神财富,是刘哲传最大的愿望。
鹣鲽情深,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病妻。
刘哲传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儿有女,可是,天有不则风云,妻子突发尿毒症而瘫痪在床,这一躺就是20多年。这些年来,他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子和孩子,面临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因为有爱,有信心,他用爱创造了一个特别而温暖的家。为了让妻子干净舒爽地躺着,他每天都要按时帮妻子清洗,为了防止妻子身上长疮,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妻子翻身、按摩,从不嫌脏,毫无怨言,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没有生过一个疮,因为他的付出和坚持,妻子的身体有所好转,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独自一人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刘哲传尊老爱幼言传身教又影响了下一代子女,孩子们秉承家庭优秀传统,都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现在刘哲传耳鬓已经长满白发,可是,他从不后悔,他依然每周三次推着妻子去医院做肾透析,而且还在努力写文章、搞摄影、帮助区、街道和开展文化寻根、村志编纂等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
刘哲传多年如一日,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书写着虽不辉煌但却充实幸福的人生。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计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在家庭中,他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双手营造了一个团结和睦的新型大家庭。多年被评为市、区优秀文化站,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优秀文化工作者、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奖、市级先进个人、“最美河套人”等光荣称号。(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