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暨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围绕健康青岛建设率先走在前列目标任务,积极争创“全省卫生医疗改革龙头、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健康养生宜居名城”,实施“十大工程”,开展“十大行动”,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提供健康服务保障。
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
会议报告指出,实施健康青岛促进工程,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成立全市慢病综合防控中心,10个区(市)全部创建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市),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在医养结合服务上,完善提升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开展农村和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工作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和居家老年人防、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探索构建智能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实现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
为推进青岛市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自2018年1月1日起,青岛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试行按病种收费政策。记者从会议获悉,市卫计委推进医改深化联动工程,在2017年筛选110个病种测算研究的基础上,2018年启动按病种收费工作,协调社保部门按病种结算出院病人费用。同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部门联动控费机制,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下。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医院预算化管理,推进医院政府采购工作,将医疗设备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畴。
市卫计委还将总结推广医联体建设“四种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三级公立医院要发挥引领作用,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城阳、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三区和三市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内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转诊人数增幅10%以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平均门诊预约率超过50%,80%以上的三级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建立提前、延时、错峰、分段等服务机制,实现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推进院前、院中和院后全程信息化医疗服务,提高连续化服务水平。
推进“三约合一”实名制签约
今年青岛市将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 “三高共管”工作方案,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健康管理有机融合,形成完备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措施。全面推进 “三约合一”实名制签约,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医保门诊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三约合一”,畅通医保、公卫、家医资金和服务渠道,有效提高居民签约吸引力和真实性。
公布中医医院质量信誉等级
深化“三优工程”,年内引进2家以上国内外高水平医院。实施2018年医疗卫生人才全球引进战略,重点引进院士专家团队,20名高层次人才,招聘博士、硕士500名,提高优秀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加大引智引才资金扶持力度,对新引进的院士工作站和国医大师工作室以及高端人才,实施奖补政策。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中医医院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公布中医医院医疗质量信誉等级。今年青岛市将建立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00个名中医工作室,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启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批合作项目。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联网运行
会议指出,统筹推进市、区(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年底前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完善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全部联网运行。
此外,在医疗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中,新增18个院前急救站(点),缩短院前急救服务半径。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完成全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网络布局,启动创伤中心建设,畅通就近就急、协作联动的生命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年内,全部三级综合医院和5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每个区市至少建成一个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