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打击医院号贩子不能手软

打击号贩子,北京又有新动作。据报道,2018年,北京将建立“网络号贩子”黑名单制度,实现执法部门、挂号平台、医疗机构三方共享,联手打击。与此同时,还将探索挂号平台网络预约的经费结算方式、统一网络号源开放时间。

医疗号贩子现象已持续多年,对应的治理也一直在进行。特别是2016年初“女子怒斥黄牛抢号”的视频引爆网络后,北京对“号贩子”的治理进入了更严的阶段。当年2月初,北京市卫计委就推出了包括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等在内的八条措施,来打击号贩子。

但在打击力度升级的同时,号贩子的“手段”也在“进化”。去年6月,新京报曾报道,随着北京各大医院加大力度打击号贩子,一些“熟面孔”的号贩子开始退居幕后,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以日薪100元至120元不等的价格,找来一些兼职人员代为排号。

时至今日,很多号贩子依旧猖獗。而在大医院挂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个患者痛点仍需要着力祛除。

这次北京卫计委提出包括建立“网络号贩子”黑名单制度在内的多项治理措施,为打击号贩子加码,可以说是对现实的有力回应。

“网络号贩子”黑名单,将在执法部门、挂号平台、医疗机构三方共享。这意味着将来号贩子被处理,不仅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还将被列入“黑名单”而无法再挂号。这是惩戒力度的一种升级,也是为防止号贩子在被处理后继续重操旧业的一种“熔断”机制。而加强对挂号平台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也是有的放矢。

但注重填补网络挂号平台的“空子”,并不等于说线下的人力防范就不重要。现实中,不少医院的号贩子都成了熟面孔,其叫卖的方式也几近于半公开,医院的安保乃至医护人员其实并不难察觉。只是很多时候,由于未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号贩子往往被当成了“房间里的大象”。

基于这些,提升医院对号贩子的警惕意识和主动防范能力,杜绝那种“见怪不怪”的旁观者心态,殊为必要,这也是实现执法部门、挂号平台、医疗机构三方共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方共治”中的三方,还可多向技术借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打击号贩子,就该利用好技术手段。像北京儿童医院,就将对连续多日挂不同紧俏热门号源及同一天挂多个紧俏热门号源的账号进行跟踪;还有专家建议运用“人脸注册识别系统”,通过身份证+人脸识别,防止票贩子利用假证、他人身份证进行挂号的违规操作。这些技术性建议,都值得参考。

打击网络号贩子,不能手软。号贩子们寄生在医疗资源分配失衡之上,更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公,所以要向分级诊疗制度求解,但也不能以制度为由,减弱在打击号贩子上的高压态势。鉴于此,直接“拉黑”之类的积极治理举措,显然多多益善。(社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