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4岁男孩突发肺部疾病重度呼吸衰竭 医院多学科联合上演生死营救

核心提示: 1月11日,4岁男孩康康(化名)因“突发肺部疾病、重度呼吸衰竭、皮下气肿、纵膈气肿”被送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医院儿内科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儿外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一场生死大营救,康康转危为安。

1月11日,4岁男孩康康(化名)因“突发肺部疾病、重度呼吸衰竭、皮下气肿、纵膈气肿”被送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医院儿内科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儿外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一场生死大营救,康康转危为安。

图片1

医护团队正在抢救患儿康康

4岁男孩重度呼吸衰竭,送到医院时面色灰青

2018年1月11日晚6点,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儿内科副主任黄启坤教授接到求救电话:一名4岁男孩因“咳嗽3天、发热2天,呼吸急促1天”在当地辗转两家医院后,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喘憋、面色青紫、精神萎靡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其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危,要求转入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诊疗。

接到电话后,教授黄启坤带领值班人员腾出抢救室,备好人工呼吸机等抢救措施等待患儿到来。2个小时后,救护车将虚弱的康康送来,迅速转入儿内科抢救室。入院时,康康病情十分危重:面色灰青,烦躁不安,四肢末梢紫绀,经皮血氧饱和度70%(正常值为100%),右肺听不到呼吸音。急诊胸部CT提示:右肺全肺不张,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左肺通气过度、纵膈重度右移。黄启坤带领的医护团队判断患儿右肺全肺不张,可能是支气管异物所致,并不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需行支气管镜探查明确病因。儿内科值班医师高辉香当即联系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会诊,并邀请呼吸内科副主任刘宝义教授会诊,共同商讨疾病的诊断及气管镜探查术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最大可能减少患儿肺损伤、减少气胸的发生,黄启坤没有为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而是慎重考虑后用较大流量氧气经面罩吸氧,并嘱咐患儿健侧卧位、加强拍背、吸痰等辅助治疗。经以上处理后,病人症状有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升至85%。

患儿病情迅速恶化,多学科联合紧急抢救

1月12日晨8点左右,患儿康康突然出现经皮氧出现明显下降,最低降至60%左右,同时出现面色青灰、异常烦躁、呼吸呻吟等症状。医务部主任高海东立即请医务部副主任、麻醉科常务副主任李建军紧急组织多学科会诊,会诊科室包括麻醉科、儿科、呼吸科外、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经过对患儿病情的诊断,会诊专家就治疗方案达成共识:首先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睿杰医师用气管镜实施异物取出手术,如果术中出现气胸等并发症,由儿外科张蕾教授立即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如果气管镜手术不能解决问题,最后由张蕾实施紧急开胸术。儿科中心护士长李娜带领护理团队也积极准备好术后监护、管理等工作,确保患儿安全。

10点14分,患儿康康被推入手术室,在全麻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教授潘新良赶到手术室指挥抢救工作。儿内科黄启坤教授、刘艳丽医师,呼吸内科教授刘宝义随病人进入手术室,为病人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作准备。

麻醉科教授李建军、周金峰医师根据患儿病情精准给予麻醉剂量及麻醉方式,既保留他的自主呼吸又使其处于麻醉状态。孙睿杰医师行硬式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可见右主支气管1cm处及各支开口充满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其给患儿行异物吸取术及小剂量生理盐水支气管灌洗治疗,直至支气管各支开口通畅。异物取出后,右肺立刻听到呼吸音,同时经皮氧和迅速上升到95%左右。床旁胸片检查显示患儿右肺通气明显恢复,康康逐渐面色红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