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怕的。当某些行为相沿成习,习惯就能自动运转起来,成为一种风气。积重难返之后,习惯有时还成了某些人延续某种行为、反对任何革新的“正当”理由。“四风”问题就是这样,习惯一时改不了,也不是很愿意改,一些人开始偷梁换柱,以新变种对付新规定、满足老习惯。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到江苏、河南等地基层政法机关采访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地政法机关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老问题、紧盯新变种。
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偷梁换柱、借尸还魂,“四风”新变种都用上了三十六计。反对奢侈之风,意味着不能公开大吃大喝了,有地方出现了“一桌餐”——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的隐蔽场所;公务接待不许买烟,有人就耍小聪明,把高档烟作为一道菜写进菜单,以规避检查;婚丧喜庆不能大操大办,有人就化整为零……
纠正“四风”,有时就像疫苗和病毒之间的赛跑。面对“四风”新变种,纠正“四风”也要加快步速,跑在前面。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治理为对付“四风”新变种提供了一种思路。一个实例:“6月份某国企总部饭堂经费开支大幅增加”……要在过去,这种毫不起眼的线索,很难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广州市探索运用“四风云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对审计、税务、财政等部门报送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中找到一条条有价值的“四风”问题线索。
与“四风”新变种斗智斗勇,一要筑牢“防火墙”,把纪律挺在面前,并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强化教育;二要装上“电子眼”,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强化执纪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构建立体化监督体系;三要通上“高压电”,保持零容忍态度,强化震慑。(连海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