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热词中的时代记忆和大众情感

不知不觉,2017年就要过去了。年底回头看,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大事?网友最关心哪些新闻?什么样的事件令人激情澎湃?日前,百度发布了2017年度国人搜索榜单,细分国内、国际、科技、娱乐、人物等18个领域。其中,热度最高的话题可集中概括为“中国骄傲”“人工智能”“人群时代焦虑”“创意化社交”四大类,成为解读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集体记忆”的最佳窗口。

搜索热词凝聚了时代的缩影。所谓“中国骄傲”,既有“一带一路”论坛开幕、雄安新区设立、十九大成功召开等重大话题,也有国产客机C919、海域“可燃冰”试采、复兴号高铁、国产航母下水等科技领域的“成绩单”,标注着这一年国人如何砥砺奋进。“人工智能”榜单中,Alpha Go对战柯洁、首列智轨列车上路、智能音箱热卖,记录着这一新兴领域从萌芽走向成长,从概念走向产业,成为各方竞争的角力点。“中年危机”“油腻”“第一批90后”等词语所描绘的“人群时代焦虑”,正是源于在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人们备感物质和身份的焦虑,以期用“自嘲”“自黑”的话语调整心态。而体现“创意化社交”的种种表情包,则隐喻着网民对新型社交方式、表达方式的期待,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触摸彼此的密码。

关注热词,也关注热词背后的变化。对比2016年列举的搜索榜单,“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神州十一发射成功”“邹市明摘拳王金腰带”等成为“国民骄傲”。这一年,让公众迸发自豪感的来源中,科技成果的比例显著提升,背后指向中国正在进入科技成果“井喷”的阶段,很多甚至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一句“厉害了,我的国”,表达的正是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2016年度“十大关键词”中,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单独词语,排列在房价、户籍和全民二孩之后,如今单独形成类别,映射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誉为一项新的“工业革命”,前一年,人们还为自动写作机器人震惊不已,现在,机器已经轻而易举地打败人类棋手,人脸识别已经大规模应用,无人驾驶已经走出实验室,智能时代比想象中更快更强。

关注热词,也要体会热词背后的情感。曾经流行的“十大流行语”,主要有“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感觉身体被掏空”“葛优躺”等,其中,可初步窥见“丧文化”的端倪。而进入2017年,“90后步入中年”“胃垮了”“头发秃了”之类的表述,则将“丧文化”推高到了极致。这里面,既有互联网空前扩张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可以随时随地表达、无边无界放大,而自我嘲笑的语体更契合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此外,也有当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的原因,特别是竞争和创新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业生命周期还是个人竞争优势的红利期,都前所未有地缩短,人们时刻绷紧神经,危机感前所未有地加重。在一定程度上,“表情包”中弥漫的也是这样一种情绪,那些“网红猫”“单身狗”“我爱加班”“扎心了老铁”的搞笑表情,无一不是借用一种调侃的话语模式,以达到纾解内心焦虑的效果。

生活中,每天都会涌现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仅记载着本年度人们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情,也传达着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自有互联网以来,年度热词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构成了非常深刻的公众记忆,其背后折射的大众社会诉求和集体心理,值得思索和回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