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心脏中心心脏电生理科主任路军带领团队,利用三维标测系统,成功为市民郑先生完成了无射线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据悉,此技术让医生与病人双双摆脱了X线的辐射伤害,也是我省首例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完成的无射线起搏器置入技术。
完成“零射线”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56岁的郑先生,患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年,到市立医院东院心电图检查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频率仅30-35次/分。“当他的心房每分钟90余次有节律地跳动时,心室却不能同步,导致心跳过慢,心脏不能有效射血,无法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因此,频繁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心慌、乏力等症状,更危险的是,随时可能因晕厥导致颅脑损伤、骨折、内脏器官出血等损伤。”主治医生许丰强说。
鉴于老人的这种情况,只有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才能让病人“乱跳”的心脏恢复正常,但家属给手术医生提出一个高难度要求:希望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X射线辐射。11月22日早晨,路军带领心脏电生理团队为郑先生施行了“零射线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首先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制作好起搏器囊袋;随后,路军经右侧股静脉置入导航导管,快速解剖构建右心房模型,重点标记右心房一些重要解剖标志,以及起博电极需要植入的位置,这对于精准固定起搏器电极,降低耗电量、良好起博心肌至关重要;最后,医生应用三维标测系统电定位导管可视化原理、可视化导丝技术,将导线置入预定取点位置,依次测试起博各项参数、固定电极,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一天,病人即下床活动。目前,起搏器工作正常,老人已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成功使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心脏起搏器植入是心脏出现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时,医生放置的一个“起搏器”,帮助心脏正常跳动。路军说,传统的永久性起搏器置入,一直是在X射线反复透视下完成,无论病人还是医生,都要接受大量射线辐射,对身体危害较大,而且,X射线透视仅仅是二维影像,手术医生很难直观把握患者的整个心腔结构。
1996年,三维电生理标测消融技术开始在国际临床中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磁场定位所获取的信息,建立三维的心腔模型,并将导管在心腔各个部位记录到的心电信号,整合在模型的解剖部位上,再通过将心内电图与空间结构结合起来,帮助手术医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把握病人整个心脏结构,精准完成复杂心律失常等的治疗。2000年这一技术进入我国,虽然国际医疗界从理论到实践,均已成熟,但实际操作难度太大,国内始终鲜有涉足,仅少数大型电生理中心在孕妇、幼儿和不能接受X射线的病人中,偶有尝试。
据悉,青岛市立医院心脏中心电生理科从2015年开展无射线射频手术至今,已累计百余例手术经验。考虑到孕妇、孩童,以及放开二胎之后的激增的备孕女性,路军在三维标测系统领域,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的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技术。2016年,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此次,凭借熟练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再次顺利完成山东省首台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无射线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成为国内少数几个能完成此类手术的综合性医院,标志着我市的心电生理诊疗已跨入国内一流的心律失常诊疗行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