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的九年时间里,家住市北区的赵大爷遭受着左耳反复流粘稠血水、听力不断下降的折磨,经省内多家医院治疗无果,生活苦不堪言。日前,终于在市立医院东院耳鼻喉科成功接受“耳内镜与显微镜”的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摆脱多年梦魇,顺利出院。
顽疾:多方治疗始终未果
九年前,赵大爷忽然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左耳流粘稠血水,同时左耳听力出现下降;严重时,左半侧面部会有木胀、流涎等面瘫症状。
最近半年这些症状明显加重,在省内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虽多方治疗,病情却始终未见好转,赵大爷的日常生活深受困扰。
细心:找到致病“元凶”
上个月,赵大爷携带检查资料,辗转来到市立医院东院区就诊。接诊的东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永团,仔细参阅既往检查资料认为:患者可能并非单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经颞骨CT扫描发现,赵大爷合并“先天性岩骨胆脂瘤”,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切除“顽疾”
据李永团主任介绍,“岩骨胆脂瘤”是颞骨岩部的上皮样囊肿, 由于岩骨对扩张性反应不敏感,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这导致病变得以悄悄潜伏数年,很多患者就诊时,听力已受损,出现面瘫,甚至出现鼓膜穿孔继发感染,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与风险。
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之后,李永团手术团队发现,患者岩部肿物较大,自颞岩骨上方向周围膨胀性生长,部分已经突入中耳腔,而且,多年反复出现面瘫,病变范围增大不少。李主任解释说,由于靠近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上方就是大脑颞叶,如果采用常规的单纯耳后切口,颅内的岩部肿物切除将非常困难,神经保护也差。而且,由于患者合并PCI手术史,医生们将面临着手术难度更大、手术风险更高的难题。
为了病人的安全,医生们决定采取“颅中窝入路”,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应用的微创技术。他们先从耳前方做一个小切口,在颞骨鳞部打开一个4×4cm的骨窗进入颅内,直达病灶,在颅中窝底发现一约4×3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而且病变的颅底部分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周围骨质已遭破坏... ... 医生们在显微镜下首先将肿瘤大部分切除,然后改用耳内镜辅助,将残余的肿瘤从脑膜、颅骨表面,一一彻底清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6天,患者顺利出院。
双镜联合,最大限度减少对病人的损伤
记者了解到,应用手术显微镜可以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但高低不平的颅底区域,即使通过各种手段,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残留肿瘤组织;耳内镜的摄像头,不仅可以直接抵近和放大术野,广角0°镜和角度镜的联合应用,更可以直达病灶深部,彻底清除显微镜下难以抵达的“死角”,在极大提高手术效率和肿瘤全切的同时,大幅减少了颅内并发症。
李永团手术团队采用的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应用技术,优势互补,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风险。据悉,侧颅底区双镜联合手术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