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海洋国家实验室携美国顶尖科研机构建实验室

核心提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自 2015年正式开园启用运行以来,按照南北并重、东西共举的原则,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优势单元,开展前沿引领性、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异加剧了热带气旋、热浪、冬季风暴、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海平面上升,导致人类疾病率、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农业、能源使用、工业活动、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可持续发展,造成经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

众所周知,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海洋的深入透彻研究成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难题的关键。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自 2015年正式开园启用运行以来,按照南北并重、东西共举的原则,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优势单元,开展前沿引领性、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连日来,海洋国家实验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一系列实际行动为世界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组建国之重器,搭建气候变化研究

海洋国家实验室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建设一批公共科研平台及大科学装置群。

2016年底,目前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超算平台—高性能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在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为国家气候预测预报,海洋信息环境构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争取“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E级超算的建设。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积极推动与中国电信集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和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共同合作,通过重大技术创新构建了国际首个超算互联网,将曾经最快的国家超算济南神威蓝光、目前最快的国家超算无锡神威太湖之光协同,和未来最快的E级超算一起融合成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超算重大装置群和基础设施,保持国际持续领先的计算能力。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海洋科技治理体系变革

海洋国家实验室积极倡导构建以海洋为出发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海洋科技治理体系变革。通过构建“南北并重、东西共举”的全球海洋协同创新网络,参与全球海洋领域创新治理体系,不断提高中国的海洋话语权,显著提升中国海洋科技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为扩增国际影响力,海洋国家实验室不断推动与国际顶尖期刊合作,举办国际一流的学术峰会,打造蓝色科技发展智库。2016年,近20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3个)的70余位涉海院所领导人参加由海洋国家实验室主导发起的被誉为全球海洋科技领域的“G20峰会”——2016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论坛期间,各单位领导人以“构建海洋观测和研究伙伴关系”为主题,共商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对海洋科学技术的挑战;举办10年一次的CLIVAR2016年开放科学大会,500余位国外专家参会研讨,凝练未来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方向,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促进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走出去”携手世界顶尖海洋机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全球携手在重大领域形成创新合力,开展联合攻关,才能促进科学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气候研究这个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领域。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举足轻重,但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难以承担起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重要使命。海洋国家实验室通过前期多方准备,依托以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为代表的 “国之重器”,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在全球海洋模式研发、上层海洋混合、数据同化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具备了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全球独有的基础和条件。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推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携手澳大利亚,组建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

南半球海洋也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它使地球各大洋相连,并通过对全球大洋热量循环、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调节和控制,对全球大洋和气候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澳大利亚是海洋强国,也是南半球最大、最发达的国家,地处“两洋一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中国南海)交界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具有很强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优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也是世界十大科研机构之一,在南半球海洋观测与研究、南极科考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与澳大利亚携手,优势互补,协同海洋研究,意义重大。

2017年5月22日,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共建的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它是首个在澳设立的中澳海洋联合研究中心,也是我国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海洋强国设立的第一个科学研究中心,旨在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资源,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南半球海洋和南极合作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以南大洋海洋观测为重点,构建深海观测浮标系统,推进南大洋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研究。建设该中心,不仅将为我国南大洋研究提供最便利的条件,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更将通过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促进全人类对于南半球海洋科学的研究保护。

同时,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的运行,将为我国积极参与“南大洋海洋观测系统”等国际计划和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海洋创新治理体系的有力抓手。南半球海洋对全球气候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将通过科学研究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不单有益于中澳两国,也有益于世界的发展。

携手美国,组建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HESP)

依托超高性能计算机和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准确而又精细化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前沿科技挑战。为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国家实验室(QNLM)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MU),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进“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High-Resolution Earth System Prediction, 简称iHESP)”建设,聚焦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多尺度地球系统预测模拟框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提供可靠数据。

这是我国首次与全球顶尖的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建立实验室,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重要的国外分支机构之一,在美国、青岛两地建设,该研究中心是国际海洋科研力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共赢的典范,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建成后,该研究中心将面向单个国家无法独立解决的、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集聚更多优质智力,积极促进高分辨率海洋及地球系统模型开发、促进高分辨率海洋及地球系统模拟和预测、增强对地球系统内部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加强与未来地球(Future Earth)、地球生物圈(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PRC)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施优良创新,获取优质成果,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变化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治理方案,成为世界地球系统模拟预测研究的中心。

按照“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原则,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携手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合作建立五个国际海外联合研究中心,逾百个开放工作室,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研究中心。(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赵文源)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