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油品”问题还是“人品”问题?

11月6日,一段济南经十路某加油站缺斤短两的视频在网上热传。随后,济南市质检部门对视频曝出的问题加油机进行了抽检。济南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经检查,该加油机计量数据在合理误差之内,不存在缺斤短两现象。(11月6日 齐鲁网)

这就怪了,视频中一箱油加满是42升油,但是在这家加油站加完后,能差7升左右,而用1升的试管两次加油,都不够1升的量。那么,为什么监管部门的抽检数据却又符合误差要求,没有出现短斤少两的现象呢?到底谁在“捣鬼”呢?难道加油枪会变魔术吗?显然,这是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成品油市场出现了竞争不断加剧、油价不断波动的现象,特别是国有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之间,大有大打出手之感,都在纷纷通过降价试图将对方击垮。尤其是民营加油站,在上游供油环节完全掌握在国有手中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油价争取市场的主动权。

所以,绝大多数民营加油站的油价都要低于国有加油站。不仅如此,民营加油站还增加一系列的优惠服务,如免费洗车、赠送小礼品等。而这,显然是国有加油站所不愿做的。即便是民营加油站,只要不属于同一家公司,优惠条件也相差较大。这种恶性竞争,已经让加油站备感压力。那么,视频中所反映的问题,是否有竞争过度、恶性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呢?是否带有某种目的呢?

退一步讲,就算视频反映的情况都是真的,这家加油站确实存在问题。那么,视频录制者为什么不首先向监管部门反映,让监管部门对这家加油站进行突击检查,而要通过视频来反映加油站短斤少两的情况。要知道,从视频播出到监管部门现场抽检,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加油站是有意短斤少两,在这段时间里,完全有时间把相关造假手段改过来,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如此,监管部门的抽检也就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消费者权益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视频发布者不向监管部门投诉,而要将视频公开发布呢?其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

加油站短斤少两,是广大消费者十分反感、十分痛恨的事。所以,监管部门也在加大查处力度,对这种不讲道德的经营行为予以打击。由于加油站太多,监管部门也不可能24小时紧盯加油站。这就要求,消费者一旦发现有短斤少两的现象,就应当立即向监管部门反映,由监管部门突出抽查,继而严厉打击短斤少两行为。而从济南发生的此起事件来看,发布视频的消费者并没有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与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关,不知道发现问题后该怎样反映、向谁反映;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可能存在某些不可明说的原因,因此,想通过视频来损害相关加油站的形象。只是不要忘了,如果捏造事实,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由于此起事件不仅对这家加油站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整个民营加油站的市场形象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报道中就出现了消费者想要退卡的现象,而退卡的理由就是此起视频,且明确表示,还是到国企央企加油站好。毫无疑问,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是加油站有问题还是发布视频者有问题,这起事件对民营加油站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所以,有关方面应当就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查出问题的根源。如果是有意恶毒攻击、有意损害民营加油站的形象,就要绳之以法。而如果视频所反映的情况属实,而相关加油站确实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也应当对该家加油站严厉处罚,确保不发生类似问题。

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竞争激烈不代表需要恶性竞争,不代表可以短斤少两。所以,如何加强监管,也到了十分重要的时刻。中央一再要求,要放松事前审批,加大事中事后监管。

如果监管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跟不上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加油站是否短斤少两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从根本上治理。而对济南的这起事件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把事情弄清楚,把原因找出来,把问题解决好。既不冤枉守法的人,也不放过违规的人。油品和人品,都是市场能否健康的重要因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