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冷,冬天来临,根据以往的发病情况,很多老年人容易在入冬后发生“骨折”,可能大家认为老人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股骨颈骨折、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不慎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现在的微创手术和加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老人尽快康复起来。”市立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滕学仁强调。
老人骨折的危害
老年人的骨头已变得松脆、衰弱,他们的平衡及协调功能又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种种障碍,因此,老年人就很容易摔倒受伤,造成骨折。
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由于老年人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疾病,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尤其是髋部骨折后,无法开放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
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研究显示,由于年老体虚、久病卧床,保守治疗所导致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等,死亡率就高达30%,髋部骨折往往成了老年人的“最后一劫”。因此,预防老人跌倒骨折,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老年人髋部骨折,“微创”手术可以解决问题
滕学仁主任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老人遭遇到髋部骨折,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请专科医生进行安全评估,如果老人自身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切记麻痹大意,让老人长期卧床休养,将错失手术机会,导致病人体力精力衰竭,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滕学仁主任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老人髋部的粗隆间骨折,可以实行微创实效的手术治疗,医生在C臂透视下,通过特殊的手术牵引床牵引复位后,通过两处1cm、一处3-4cm的微创手术切口,就可以完成骨折的髓内固定手术。这种微创手术后,在床边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病人当天就可以坐起来,并尽快完成站立,大大减少了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老人创伤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市立医院自2009年开始开展微创手术至今,每年仅东院就能完成近百例,越来越多高龄、身体状况不适合开放手术的病人,有了更好的手术选择。
骨质疏松的高发年龄段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在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峻,它还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和长期服药治疗,尤其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导致骨量悄悄地、不断地流失,骨骼变得疏松、易脆,很容易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桡尺骨远端。
人体的骨量从35岁起就开始慢慢流失,骨量流失的过程相当隐匿,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预警信号,人们并不容易觉察,很容易被人忽视。只有当人体骨量流失严重到一定程度后,病人偶然摔倒、跌倒、弯腰捡东西,导致腕部、髋部和脊椎骨折发生时去看医生才得以诊断。研究显示,50岁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约有1人、50岁以上男性每5人中约有1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另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50%的人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在治疗和护理上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高昂。
预防“骨松”,迫在眉睫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致死率已达20%、致残率高达50%。专家强调,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该尽量前移,调整饮食、积极运动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措施。同时,科学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老生常谈”,仍然是帮助不同年龄段、不同慢性病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对于35岁以上、已经或者可能出现骨量减少的人群,应该防止将来发展为骨质疏松。女性尤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丢失。
这样防“骨松”,很有“味道”
骨质疏松是一个静悄悄发生的疾病,防重于治,因此,日常饮食的合理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饮食上补充得再好,不吸收也没有用。钙这种营养素,遇到高盐饮食、高糖饮食 、高草酸的涩味蔬菜、富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叶等“大敌”,在消化道吸收过程中,会被明显抑制,同时,还会促进尿钙排泄,致使骨钙流失。日久,便会诱发骨质疏松!另外,富含蛋白质的肉蛋奶等食物也是双刃剑,适当的优质的蛋白质,可以促进骨量的改善,按照推荐量每日摄取60克左右的蛋白质就可以了,但是,若每日摄取98克蛋白质,则每日增加26克钙的流失, 这就是不划算的一个营养补充了。
市立医院东院营养科主任顾萍为大家列举了一些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可以为促进骨骼生长提供营养素或促进剂,如富含钙和大豆异黄酮的大豆及其制品、富含钙及优质蛋白质的奶及奶制品、富含钙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芝麻等坚果类、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等新鲜水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