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的时代,连小学生都在网上查资料、写作业的时候,纸质阅读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有人认为“纸质书”没有未来了。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截至目前,中国纸质书已经实现销售册数连续三年8%至10%的增长。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的现象,今年4月发布的《2016全球电子书报告》显示,全球整体图书市场企稳,电子书增长乏力。(10月29日《北京晨报》)
有学者称,纸质书销量增长,但纸质书“春天”的重现可能没那么乐观。可毕竟,纸质书的销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事实,还是令人感到欣慰。虽然阅读电子书是趋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电子书的读者实际上在不断增加,但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书依然不离不弃,坚持读出效率、读出质量,让纸质书不断散发出书香,怎么看都是一大幸事。
近年来,随着网络阅读的风生水起,纸质书面临尴尬境地。实体书店式微,电子书盛行的事实,恐怕谁都不会否认。强大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络阅读的优势凸显,网络阅读人数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是连续8年上升。
这证明,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从原来的传统阅读转移到了网络阅读。要想让人们重回纸质阅读,这并不现实。而纸质书的最终命运,也绝非“走进博物馆”,那恐怕是危言耸听。电子书再牛,要想完全替代纸质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恐都无法实现。就像当年发明电视机后有人预言的那样,称电视机一定会取代收音机,使收音机将被淘汰。可事实却给出了明确答案:
电视普及后,收音机并未被淘汰。同理,如果纸质书完全被电子书替代,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文明成果将消失,可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显得言过其实。“纸质阅读绵延千年,纸香墨飞的情怀,深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 这种人类高度喜爱甚至形成“基因依赖”的精神产品,绝不会轻易消亡。
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网络还是纸质阅读之争”,争来争去还是读与不读的问题。有人认为,网络带动了一批人阅读,可实际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假借网络阅读名义,实则不阅读,只想把网络阅读作为不想读书的借口罢了。阅读,无论是网络还是传统阅读,只要是真阅读,都值得提倡。但事实是,有人声称的网络阅读,其实根本不是真阅读,仅为过度“碎片化”浏览而已,这无疑给阅读的统计乃至阅读市场的规划和经营提供了错误参考。网络阅读只要利用好,与纸质阅读一样有意义。可惜,真正网络“深”阅读的人并不算多,而这才是令人担忧之处。
“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多指网络阅读。其获取信息快速且不深究其理,求快、求新的同时却也失去了阅读的咀嚼、思考、回味、积淀。相比浅阅读,深阅读更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中的体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纸质读物似乎更适合“深阅读”所提供的文字之美,更可通过其装帧、设计、纸张的质感或印刷带来的墨香。读纸质读物更能体现“文化品位”。不过,如果是真阅读网络阅读同样值得提倡,而让纸质书和电纸书“各美其美”,当属最佳选择。
而无论如何,纸质书依然飘香实乃阅读之幸事。构建“书香社会”,让书香飘满华夏大地,不能没有纸质书。读纸质书属于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并非故步自封,而是坚守阅读的庄严与厚度,如此才能使纸质书与电子书形成互补,让阅读深入人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