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市立医院专家团结束了在安顺市人民医院的帮扶指导任务,返程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早上八点半,计划中午赶到贵阳,傍晚赶回青岛。
但是有四位专家执意修改了计划,他们坚持要求当晚即走,不论几点到达都行,只要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侯四川主任:明天安排的手术,我的病人一直在等着我。
陈龙主任:我的病人在等着我手术呢,实在不能再拖了。
邵一兵主任;明天是我的手术日。
周占宇主任:后天我们举办的眼科国际学术论坛就要召开了,邀请专家明天到达,我必须赶回去。
当天,唯一的航班只有红眼航班了:晚上七点多安顺起飞,晚上十点多经停南京,如果不延误的话,到达青岛流亭机场的时间是23:45。末班飞机,如果延误的话,时间更是无法预测。
辗转到家的时间肯定已是半夜,有些人可能难以成眠了。第二天一早,再面临着需要高度集中精力、高度消耗体力的手术任务,能吃得消吗?
专家们说:“没问题,习惯了。”这样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这样的超出常人的压力,他们习惯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前来安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形色匆匆。有的人到最后一刻才脱下白大褂,有的人从学科评审的答辩现场赶到机场,在机场吃一碗小面,有的人则空着肚子登了机。
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理由,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我的病人,我的学科。
此次赴黔医疗帮扶,除了现场技术指导、疑难病例讨论和专家会诊,两院之间还搭建起远程医疗平台,今后,安顺的病人可以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得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专家团队的会诊。未来,两院还将利用云医院和大数据医疗平台,推进临床信息沟通和科研数据的共享,加快学科共建的步伐,让更多病患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