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品质城市建设宜居家园

来源:ifeng.com    更新时间:2017-08-31 15:25  

timg (50)

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是国际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年以来,我市着力“转动能、抓统筹、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品质青岛。

科学谋划“成长坐标”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今年以来,我市寻标、对标新加坡、上海、深圳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结合青岛城市规划管理实际情况,研究制订《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等各层面的规划管理,接轨国内先进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标准;修编完成《青岛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导则》,合理确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各类公共设施的配建标准。

围绕《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组织实施,加快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步伐。吸纳分区平衡、分层控制的规划理念,按照“片区—管理单元—街坊(地块)”的层级体系,严肃强制性内容的管控,提高地块用地性质的兼容性和规划指标的适用性。2016年,市规划局完成中心城区66片控规成果,控规覆盖率达到75%。今年,将力争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

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布局协调性、文脉延续性和风貌整体性。相继完成环胶州湾、红岛片区及金家岭片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组织编制了《青岛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研究制订“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和方案,着手开展现状基础数据的整理入库和规划控制线划定工作;启动“多规合一”顶层设计——《青岛市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编制,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全力破解“停车难”

停车难已经成为亟须破解的“城市病”。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亚马逊创新中心、华泰小区、大珠山景区等10个停车场,车位约3100个。完成国信体育中心、市立医院(东院)、青医附院(东院)、市老年活动中心等10个停车场项目主体施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装修等工作,车位约7000个。

与此同时,推动市级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建设。2016年底,华通集团已完成李沧商圈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试点项目。今年以来,华通集团积极对接重点区域停车场信息,累计接入公共停车场80处,停车泊位约3.6万个,并与特锐德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平台实现对接。

推动停车资源普查工作。市城乡建设委组织华通集团编制完成《青岛市中心城区第二次停车资源普查实施方案》,下一步将结合停车一体化平台建设,同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停车资源普查。

推动停车资源挖潜工作。目前,各区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停车泊位共享模式。其中,市南区初步拟订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或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实施办法》,下一步将修改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停车场开放,充分发挥既有停车设施效益。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我市积极试点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城市“里子”。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并首次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写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青岛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市建设、财政、规划、国土、城管、水利、物价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将全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统筹推进,先后出台了30余项政策文件,内容涵盖组织保障机制、规划建设管控机制、财政资金管理、PPP运作模式等,保障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试点区累计开工试点项目40个,完成19个,完成195个项目立项。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39平方公里,在建面积约40平方公里。综合管廊建设方面,试点项目开工17个,总长47公里,已完成廊体建设9.8公里,计划2017年底建成廊体工程49公里。

推进公交都市创建

目前,我市公交线网不断优化。我市按照常规公交发展策略,不断优化调整市区公交线路,加大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贫困村、偏远村通公交(客车)工作。2016年,顺利完成326个贫困(偏远)村通公交(客车)任务。目前,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49%。

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我市积极开展新线试运营准备工作,不断优化调整地铁运行计划,调整首末班车时刻和运行图,有效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加强安全运营监管,组织开展地铁站台火灾救援疏散市级大型综合应急演练1次,督导运营企业开展应急演练62次。注重服务考核,组织完成地铁3号线2016年度运营服务考核,圆满完成今年第一季度地铁乘客满意度调查,乘客满意度指数达到91.8。

此外,我市区域航空枢纽作用日渐显现。我市积极推进城市空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国际航线开发,基本形成“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布局。目前,青岛机场共有航线147条,其中,国内航线126条、国际航线19条、地区航线2条。通航国内外城市89个,其中,国内城市72个、国际城市15个,地区城市2个。

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

随着国际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我市不断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截至2016年底,我市已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61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又先后完成儿童公园、北岭山等山头公园和海尔路、深圳路、劲松三路等主次干道绿化提升,建成精品绿地48处,义务植树450亩,实施裸露土地绿化治理80万平方米,实施违建拆除还绿15万平方米。

去年以来,市区新建天然气管网22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3.7万户,市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7%。同时,积极推动利用发电厂余热资源替代市区燃煤供热锅炉工作,持续推进燃煤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清洁能源供热面积累计突破3500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16.6%。

城市卫生环境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青岛市道路机械化保洁作业技术导则》、《青岛市道路保洁精细化工作标准》,采取“洗扫一体”作业模式,实施规范作业、错峰作业。市区主干道机扫率达到100%,面积达到839万平方米;次干道机扫率达到95%,面积931万平方米。创建“深度保洁示范路”。26条道路获评省首批示范路,位居全省首位。今年将力争总量突破60条。

喝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全市自来水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其中,仙家寨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改造项目已投产运行,极大改善了自来水水质和口感。同时,引入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实施第三方水质检测,水质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为加强供水保障能力,我市不断向大海要水喝,开源的同时,打造节水型城市。持续推进百发海水淡化厂改造,生产规模由原来5万立方米/日增加到10万立方米/日。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和节水型单位、小区创建。同时,加强中水利用。其中,黄岛区锦龙弘业公司精制中水项目建成投产,日供水量达1.4万立方米/日。张村河水质净化厂等再生水利用项目正在推进中。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大唐热电等单位新增工业中水利用量500万立方米/年,李村河河道年再生水回用6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均已达到标准。

今年以来城市建设亮点

●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39平方公里

●新建公共停车场20个车位约10000个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9%

●青岛机场航线达147条通航国内外城市89个

●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中心城区控规将实现全覆盖

●市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7%

●水质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清洁能源供热面积累计突破3500万平方米

●市区主干道机扫率达到100%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里贝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