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牛国际裁缝:坐轮椅上为阿玛尼打版!

来源:山东24小时    更新时间:2017-08-24 14:07  

“我是个残疾人,我的一个个梦想曾因此破灭。我发誓,一定要做一份事业,尽自己所能接纳更多残疾人,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杨萍证明了残疾人 “也能行”,现在想帮更多残障孩子圆梦,成为“有用的人”。

她叫杨萍,今年55岁,一位轮椅上的“青岛大妈”。她有很多身份——服装公司老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39个残障孩子的“妈”。三十年来,她在轮椅上完成“逆袭”,实现了自己“国际级打版师”的梦想。现在,她有了更大的梦——帮更多残障孩子圆梦,成为“有用的人”。

文 | 王宗阳 亓翔

给个梯子就能上天,五套衣服拿下三个一等奖

初见杨萍,她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微笑,气质很好,任何时候脸上都透着一股温柔明媚的光,看不出身上哪里不正常。“我6个月时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啦!”杨萍笑笑说。

在青岛服装设计界,杨萍绝对是个腕。漫步于她的展厅中,有不少世界顶尖的服装品牌打版,比如爱马仕、阿玛尼、巴宝莉、麦丝玛拉等等。杨萍却淡淡地说,这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

1981年,杨萍19岁,花一样的年纪。为了能圆大学梦,她学得比谁都苦。当年1760名高中毕业生中,只有前106名才有资格参加大学考试,她预考第三,就在最后冲刺时,学校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即使考上也不会被录取,在与她父母商量后,将名额“送给”了别人。

这是她人生中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打击。杨萍整整哭了一周,将自己关了三个月,直到同学入学后才有勇气走到阳光下,她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无助的样子。

看到女儿如此痛苦,杨萍的母亲在当时的国棉一厂加工厂给她找了一份临时工。用她家人的话说,杨萍是个“给个梯子就能上天”的姑娘。果真,杨萍对服装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之余会帮厂里老裁缝打打下手,虽然是一些脏活累活,但她做得比谁都认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4年,青岛纺织系统举行第一届服装设计大赛。参赛人员除了她之外全是科班出身,她不会绘画,不会设计,没上过一天专业课,家里人也希望借此打击一下她的锐气。但随后一个月,凭借那几年干“脏活累活”的积累,杨萍一口气做了五套衣服,拿下三个一等奖。

再次“飞来”横祸,家庭支柱轰然倒下

“既然你这么厉害,为啥国棉厂不给你一个正式工作?”看到一个残疾人拿大奖,身边有老裁缝嘲讽她是“鸡窝里飞出了凤凰”。自尊心极强的杨萍一气之下离开工厂,开始寻找自己的新方向。

1986年,杨萍结婚了,婚后生活平淡而幸福。1988年,儿子出生,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希望。从1986年到2002年,这16年中杨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有足够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1994年前,她在夜校里读完绘画和服装设计课程,学会人体美学,开始尝试给身边朋友做衣服。

“2002年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赚钱有多么重要!”2002年一个普通晚上,杨萍还像以往一样埋头做衣服。突然,尖锐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丈夫的声音,“我出车祸了,在医院。”来到医院,当杨萍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双腿粉碎性骨折后,她一下瘫软了。经过一整夜的手术,人保住了,但后期的恢复很漫长。后来杨萍的丈夫在医院里治疗了三年,又在养老院住了八年。

家庭支柱轰然倒下,不仅让杨萍的精神瞬间崩溃,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也随之而来。出事当晚手术费就花了4万,再加上后期治疗,到底花了多少钱,杨萍说直到2008年还清后她才有勇气面对:除去姐姐和弟弟的10万元,整整借了朋友27万。

轮椅上的“国际级打版师”,打版样衣一遍就过

面对巨额借款,要强的杨萍开始没日没夜的工作。她回忆说那六年是疯狂的,从先前的安逸生活一下子切换到绝境,这种巨大的落差她体会得比谁都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不论什么脏活累活她都愿意接。她要来所有外贸公司电话,一个一个打电话,恳求人家将订单交给她,有时甚至愿意免费做。那些年她凌晨两点前从没睡过觉,一天睡4小时都是奢侈。

回忆当年的困苦,杨萍的脸上浮现出小女孩般的俏皮神态:“当时有个波兰客户,说绝对不找不懂英文的人做。我当时搬了一摞英语书,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查阅,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学习,硬是啃下这块骨头。后来我和客户坦诚自己不懂英语,但对方感动了。他给我说,只要他在青岛做,订单就交给我。”

当时在中国,优秀的打版师很少,国外知名服装品牌一直不信任中国人。当年一家青岛外贸企业在做VEROMODA订单时,多次打版都无法让对方满意,后来托人找到杨萍,简单沟通后,她出人意料的一次性通过。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她道出真正原因:并不是我有多聪明,只是我肯学,以前我曾吃过这种新版式的苦,很早就啃掉这块骨头,所以现在才会这么轻松。

这些年,杨萍先后将阿玛尼、ZARA和H&M等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际品牌服装的设计图纸“变成”样衣。如今,杨萍的“裁缝店”一年业务量突破了600万。“我是用高级定制的做法,来做外贸的衣服。在老外来看,他们最认可我的,是那股认真劲。”

当39个残障儿童的“妈”,要让残障儿童活得有尊严

2008年,杨萍终于还完了给丈夫治病的所有借款。这几年,她把订单介绍给很多残疾人经营的工厂,但她发现,他们的技术和意识根本无法达到国外要求,经济损失惨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这个特殊群体的一份子,她必须做点什么。

2014年,青岛市残联的领导找到杨萍,希望她能出任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负责人,带领残障孩子学习手艺,重拾人生希望。

“这个点子,深深打动了我。我是个残疾人,曾经我的梦想一个个因此破灭。这些年我发誓要做一份事业,正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我想接纳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我受的委屈,不能让他们再承受!”  一位自闭症孩子拉着杨萍的手,对她唱起《感恩的心》

此后的三年里,杨萍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带领残障孩子们学习、生活。现在,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有39个残障孩子,见到杨萍都喜欢叫她“杨妈妈”。说起这些孩子,杨萍如数家珍,谁是什么性格,谁会耍小聪明,谁喜欢恶作剧,还有谁舞台表现力特别强……说到动情处,杨萍眼里是满满的温柔。她说和这帮孩子相处,是一种相互的修炼。  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孩子们  不少残障孩子心灵手巧,擅长手工制作。

“我这里曾经有一个乐陵的聋哑小姑娘,她的母亲不要她了。来到这里,我们鼓励她学手艺。当她赚了钱后,买了礼物回家去看她妈妈时,她妈妈泪如雨下。那一刻,我永远都忘不了。其实,这些残障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给他们‘造血’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本领,做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这样拯救的是一个家庭。”  一位自闭症儿童绣的画卷,让人叫绝

说着说着,杨萍忍不住勾勒起未来:“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社工,寻求政府扶持、企业托底,去做一些可以长期让残疾人做的项目,比如手工艺品、养老产品等。我还会坐着轮椅,带更多残障的孩子走出去,去爬山、去看大海。刚开始,他们看到大山会害怕,但是老师们陪着他们,也能一点点‘爬’到山顶。他们是能自己爬山的,他们可以越过人生的‘山丘’。”

责任编辑:杨列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