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2016年,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1亿元,在我市八大千亿级产业中居第2位,居副省级城市之首。预计到2021年,我市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粮食、花生、蔬菜、果品、畜禽、乳品、饲料、水产品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形成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
行业规模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农副食品加工业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青岛都市现代农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我市坚持新发展观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向好发展态势更加稳固。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3168家,其中规模以上439家。初步形成粮食、花生、蔬菜、果品、畜禽、乳品、饲料、水产品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产值规模占规模以上食品产业产值的75%,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据统计,全市有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3家,过亿元的110家。
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超1300家
农产品出口总额全国第一
作为我市传统的农业乡镇,即墨市段泊岚镇的居民在世代耕种中,学会了利用玉米皮、小麦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编织精美的生活用品的草编工艺。几年前在一次展览会上,该镇大吕二村村民杨本忠发现国外客商对草编工艺品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就萌发用草编赚外汇的想法。他飞赴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草编市场并参加各种展览会。结果,这些在农村看似不起眼的草编却大受国外客户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为此,杨本忠还成立大吕草编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目前,段泊岚全镇有3000多家农户从事草编加工行业,他们生产的草编工艺品有篮子、草帽、框子、工婴儿摇篮等,一年出口创汇1200多万元。近年来,该镇立足本色,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企业生产的草编、蔬菜、防草布纷纷走出国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在我市,像即墨市段泊岚镇这样的传统农业乡镇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样,青岛农产品加工出口业发展亮点纷呈。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企业达到1300多家,占总数41%以上,产品出口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327.7亿元,占全省32%、全国7.4%,城市排名全国第一。水产品、蔬菜、花生、鲜干水果及坚果、肉及杂碎等是我市传统优势出口农产品,占出口总量46.2%。
布局四大农副产品产业聚集区
农产品质量品牌显著提升
近日,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推进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食品加工引领区。纵观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呈现出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平度莱西粮油加工区、即墨平度莱西畜产品加工区、胶州食品加工区、黄岛城阳海产品加工区等产业聚集区。胶州胶东办事处是我国最大的辣椒制品加工基地,莱西市是我国花生制品加工基地。全市每3.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每16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之大、密度之大,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我市农产品质量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均建立质量安全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和品牌管理体系,5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出口食品检疫卫生注册,600多家企业建有农产品质检机构,1000余家企业通过BRC等出口质量体系认证,带动建设263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多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拥有中国名牌6件、中国驰名商标13件。
带动农民增收167亿元
2021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年收入1850亿元
通过近年我市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和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多万人,发展紧密型合作社220多家,辐射带动农户526万户,通过高价收购、合作分配、地租支付、务工支付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167亿元。
下一步,我市农委将把握关键机遇,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二是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
预计2021年,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粮食、花生、蔬菜、果品、畜禽、乳品、饲料、水产品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来源:青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