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8月14日,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据悉,海山藏有大量有商业价值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通常是大洋渔场的所在地,也是鲸鱼、鲨鱼等大洋迁徙动物的 “加油站”。卡罗琳海山此前尚未被人类调查过,“科学”号此航次为人类首次到达该海山。
据介绍,海山最主要的特点是生物资源丰富。这是因为洋流遇到海山会向上走,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盐带到海山上方,吸引生物在这里聚集。同时,上升流会改变海山上方流场,形成环形的泰勒柱,将生物控制在海山周边。据悉,此次科学家将通过对卡罗琳海山的环境与生物生态调查,探秘3个海山生态系统的共性和特性及其驱动因子。据了解,卡罗琳海山临近雅浦海沟和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是海底地质运动活跃地带,因此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也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本航次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下属课题“海山生态系统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科考任务,科学家将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温盐深仪(CTD)、多波束测量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探测装备,探究卡罗琳海山的底栖生物多样性、浮游生物生态和海山区地质环境等科学问题。在浮游生物生态方面,科考队员将利用大中型浮游动物网和多联网,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用于分析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结合水文观测结果,分析海山物理过程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
在底栖生物方面,科考队员将致力于查清海山及其邻近区域生物的种类组成、区系及其多样性时空格局,寻找新物种、新菌株等,阐述海山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特点,比较不同海山间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等,获取海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组成、分布等基础数据信息。同时,科学队员将采用多种培养技术对海山区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建立海山区微生物资源菌株库,对潜在微生物新物种进行分类鉴定,以了解海山区典型生态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并寻找微生物新物种。在地质环境方面,本航次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西太平洋卡罗琳洋脊、海山火山岩的底质物质组成,揭示板内海山岩浆源区性质、年代和成因机制等。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