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亿为民改善居住环境 上世纪老楼院成样板

    更新时间:2017-07-13 17:00  

□刘笑言

近日,家住芙蓉山村小区的朱先玉女士约朋友来家里玩,然而本来熟门熟路的朋友竟然“找不着门”。“不是她记性不好,而是小区变化太快了。”朱先玉笑着说。

上世纪,老楼院,样板

原来,芙蓉山村小区是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路面坑坑洼洼的,垃圾到处堆,楼下的菜市场拥挤,在这住了近30年的朱先玉曾一度打起了搬家的念头。近五年来,市北区投资近7.55亿元,专项用于分批整治老旧楼院,芙蓉山村去年被列入整治范围,年底完工,包括朱先玉在内的1141户居民终于看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家园。与此同时,该区对市容环境相继开展整治行动,把芙蓉山村小区纳入了“样板街区”的范围,连临近的长春路、华阳路都以“六无一有”的高标准进行日常维护。

据了解,该区肩负着一个对居民立下的“军令状”——到2018年,全面完成老旧楼院整治。宜居从硬邦邦的词语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

从“细节”入手

做到群众心坎里去

从长春路芙蓉山村大门处走进去,先穿过一个热闹的菜市场,迎面便看到一座座楼体被涂成浅米黄色的居民楼。这是一个依地势而建的老楼院,曲折迂回,很有老青岛的特点。院落很干净,地面统一铺装了粉色的透水砖,小区内的垃圾桶、废旧衣物回收点均整齐地摆放着。每座老楼前都理起一片矮矮的围墙,外面贴着淡青色的石条,雕刻出凹凸不平的纹理,较之青岛特色的“斧剁石”围墙则显得更为平整一些,看起来很有古典气息。一些居民自种的石榴、蔷薇在围墙的黑色铁艺栏杆上团簇着,昭示着这个老楼焕发出的新生机。

“以前的地面被车压坏了,雨水篦子也破了,一下雨就把垃圾冲得到处是。”说起几年前,朱先玉直摇头,“老楼里外都破,外墙面到了下雨天就往里渗水。”

走到下楼梯处,朱先玉扶着新安装的不锈钢扶手欣慰地说:“现在单元楼安装了大门和挡车柱,车进不了小区,不会再压碎新路面了。楼梯重新铺了大理石板,安了新扶手,老人们都说这回走路可放心了。”她又指着自家的楼说:“去年开工后,我看着工人们一遍遍地刷墙,一问才知道涂了三层防水涂料,今年的第一场大雨过后,我家的内阳台一点都没漏。”

大港街道副主任孙洪田介绍,整治前,街道专门找了居民代表征求意见,在施工中根据居民意见一次又一次地调整方案,就是要细到每一处砖石、每一处拐角,都能让居民满意。“老楼的里面也换了新的塑钢窗,粉刷墙面,让里外一样新。”孙洪田说,街道还为小区增加了休闲长廊、宣传栏、报箱,并清除了几十年的违法建筑。

“样板街区”走在

“宜居”队伍前列

走出小区,朱先玉告诉笔者,街道在整治老楼院的同时,对菜市场和临近几条街也进行了整治。“菜市场原先只留了个小过道,有一次旁边楼起火了,消防车进不来,干着急。”朱先玉说,“现在给两边小贩划定了界限,过道通畅了许多。”

无占路经营、无违法建设、无违法广告、无乱市冒市、无破坏市场秩序行为、无破坏市政设置与绿化等现象、有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这“六无一有”,正是市北区今年提出的打造“样板街区”及“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孙洪田说,小区临近的长春路,已经按这个标准统一整治了广告门头,清理了占路经营,并创新思路,将原来的北侧道路从芙蓉山小学到三十四中学路段,设置了宽3米的人行隔离护栏,实现了人车分流,一切井然有序。

“以前一出校门就是大马路,孩子走回家这几分钟我都提心吊胆。设上护栏,我们家长就放心多了!”一位学生家长说。

明年全面完成

老楼院“攻坚战”

“大港街道今年的老旧楼院整治计划还包括长春路5号、7号片区以及沾化路5号片区,拟投资1000万元进行楼院综合整治。明年拟投资2000万元,为最后一批老楼院广华园小区周边3770多户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孙洪田说。

据了解,2013年以来,该区共投入7.55亿元,对1547座老楼院进行了整治,并对老楼周边环境、道路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等一并进行维护和改善。根据今年4月底的摸底情况,该区还有1457座老旧楼院,明年将全部纳入“宜居计划”。据介绍,“老旧楼院”是指建于1995年前的楼院,鉴于老城区老楼比较多,只能分批解决,从2019年起,将逐步整治建于1995年后、2000年前但居住条件较差的区域。

从芙蓉山区走出来,笔者忍不住对朱先玉说:“现在的小区又干净又漂亮,跟新建小区也差不多啦。”朱先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内外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好。在这儿住得心情舒畅,再也不想搬家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