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领衔“抢人战” 送钱送户口还送房住

来源:ifeng.com    更新时间:2017-07-04 18:43  

又到高校毕业季,据统计,今年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一线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户口指标收紧,二线城市以武汉、成都、青岛为代表,则接连推出了留才、揽才等一系列计划。

笔者注意到,推出优越人才政策的多以南方强市为主,武汉、南京、成都纷纷摩拳擦掌推出了“抢人”计划,而北方则以青岛为代表,最为积极。在留住本地大学生人才的同时,抛出极其优厚的条件向全国地区揽才。

二线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二线城市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吸引人才核心还是产业,没有产业也留不住人才,二线城市人才逆流回到一线城市的也不在少数。二线城市优势产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毫不费力,比如武汉的互联网产业、成都的制造产业、青岛的服务业、杭州的金融业等等。

果然,距离高考结束还不到20天,多个二线发达城市开启了“抢人”模式。6月,在武汉发布“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后,长沙也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西安这是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

进入7月,成都也不甘示弱,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

今年以来武汉、西安等地均打出史上最低省会城市落户门槛。最新的长沙落户政策,除了零门槛,还有奖励。

钱、房子等补贴是重头戏

长沙除了对毕业生的落户零门槛,还有租房补贴。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重头戏。户口方面,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几乎零门槛,不少城市对落户还有租房补贴。

在住房方面,南京市则发布《人才安居办法》,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

成都宣布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对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在产业新城投放人才租赁住房,让广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此外,成都还支持企业和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服务“一卡通”,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构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建设“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全环节人性化的人才服务链。

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支持在蓉高校、职院按照成都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学科设置,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职院开展“产教融合”,鼓励高校院所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让每个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都能通过参加免费培训和全额报销考试费用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广大市民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资金补助也是重头戏,杭州推出“房补+车补”;福州市财政则给予应届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补助费15万元,用人单位帮助协调解决住房困难。

除了对毕业生,重点人才补助方面,更是不惜重金,杭州、南京以及青岛,对于顶尖人才和团队的自主更是高达亿元。

青岛:吸引、留住人才,北方首屈一指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迎来了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近八百万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青岛方面,今年在青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十万人,青岛生源毕业生约有3.8万人,均比去年有所增加。

为留住本地人才,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青岛相继推出福利新政。

今年3月,在山东发布的《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通知》中提到,青岛市要加快取消市区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福利补贴方面。据青岛出台的《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政策显示,新政大幅提升在青就业硕博研究生住房补贴,由原来的400元/月、600元/月分别提高到800元/月、1200元/月。

并在此基础上,新增急需紧缺专业的硕博研究生补贴项目,补贴标准分别为1200元/月、1500元/月,只为改善对海内外硕博研究生在青生活居住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硕博研究生来青就业创业。

高端人才方面,青岛推出顶尖人才奖励资助办法,给予顶尖人才最高500万元生活补贴、顶尖人才团队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扶持力度全国领先。

2016年,青岛举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

2016年,青岛陆续新建成启用青岛院士智谷、青岛国际院士港两个顶级人才创新创业园区,集聚包括袁隆平院士、周寿桓院士在内的近20名海内外院士专家项目入驻。2016年青岛市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全市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46家,在站院士53名。来青的两院院士累计已达106人。

来青院士已经体现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先后与薛群基、付贤智院士团队合作研发“分子筛转轮”,成为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转轮”,填补了行业空白,2016年就获得近3亿元订单。该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完成8项合作项目,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4.75亿元。

相对北上深的超高房价来说,以杭州、成都、武汉、青岛等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辅以优厚的就业政策,已经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城市。

高生活成本让人才逃离一线城市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2017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发达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发达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以杭州、成都、武汉、青岛等二线城市更具吸引力,杭州更是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的“领跑者”。

2016年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线城市能留住大学生吗?据《2016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半数以上毕业生到地级市、县级市以及乡镇农村等工作。另外,选择到“省会城市”的占18.83%;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的占16.31%;选择到青岛、大连、宁波、深圳和厦门五个计划单列市的占11.27%。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不再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

山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意愿还是比较明显的。2016年毕业生到省内单位就业的比例为74.96%。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潍坊、烟台和临沂五城市。其中,青岛成为山东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城市。

2016年山东毕业生就业地区,省内流向图

不过,二线城市到最后是否能留住人才,还是取决于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不过就目前大学生就业现象发现,还是有不少二线城市逆流到北上广深一线的大学毕业生,这类人群普遍集中在互联网、传媒和金融行业,说明大部分二线城市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还有待升级。

其实,对于真正的优秀人才来说,房子、户口和多以万计的现金补贴都不是关键,他们更期待的是未来自身的发展空间。(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于睿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