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香港回归20周年引回忆杀 听听青岛人在香港的“初体验”

核心提示: 香港回归20年来,两地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除却旅游、贸易,人才往来也是一大交流渠道。一水之隔的地理优势,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相对便宜的留学费用,吸引了内地不少想要“去外面看看”的学子,身为青岛人的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李女士在港生活已有六年,早已融入其中,但谈及青岛,她仍然清晰地记得海边的蛤蜊味道。

掌上青岛/青网讯 香港回归20年来,两地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除却旅游、贸易,人才往来也是一大交流渠道。一水之隔的地理优势,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相对便宜的留学费用,吸引了内地不少想要“去外面看看”的学子,身为青岛人的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李女士在港生活已有六年,早已融入其中,但谈及青岛,她仍然清晰地记得海边的蛤蜊味道。

微信图片_20170701131514

李女士生活照

初到香港常想念蛤蜊

“机缘巧合,突发奇想,申请学校的材料还没准备齐全,就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李女士告诉记者,凭着对香港的一番憧憬,20岁的她就孤身一人闯进了这个大都市。初来香港时有很多不习惯,听不懂广东话,还闹过不少笑话。“我也有漂泊人的通病,孤独地坚强,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开始自己搬家、修水管、修马桶、修电脑,在这里常常想念青岛的蛤蜊味道。”  李女士说。

幸运的是,李女士的香港同学人都很好,不厌其烦地的为她解释每个广东话俚语的用法,推介美食和游玩地点,帮她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目前,李女士已是香港机场第三跑道的质量工程师,在港生活六年有余,她早已深深地融入这个城市,成为了“半个香港人”。

赶海季节回青岛两次

“青岛生活节奏比较慢,更加休闲惬意。香港则更加包容,公平竞争,工作高效,特別激发人的潜力和进取的信心,当然压力也很大。”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青岛和香港有许多不同,但是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很多海鲜食品,虽然做法很不一样,但是已经能满足她的“青岛胃”了。

“每年的五月和九月我都会回青岛,这被我称作是吃货的季节,去市场买海鲜的时候,操着一口标准青岛话,一点都没忘记!”李女士说,她现在已经结婚一年,父母也接到了香港,但每年一定会回青岛两次,吃吃海鲜,吹吹海风,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根”在这里。

香港人其实民主且包容

“前一阵子的香港政治问题备受关注,可是我身在香港更了解一些,大多数的香港人还是很有友好的,他们的生活还是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李女士说,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都很高兴,其实大家都会认为香港和内地只是中国的两个地区,我们都是一家人。

李女士告诉记者,香港人也在过着有压力的生活,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所有的议题大多都以人为本,民主且包容。“香港有各种文化的碰撞,有好的碰撞,当然也有糟粕,但更多的是彼此包容和友好,而不是一方或者另一方的指责,只要你肯耐心讲,耐心解释,你就会感受到这里的温暖。”李女士说。(掌上青岛/青网 见习记者 姜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