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灾后心理救助应当长期规划

核心提示: 心理援助志愿者们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

6月24日凌晨5时45分,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有一百多名村民不幸被垮塌的山体掩埋、失踪,36小时后,有四名遇难者身份确认,有15名早先的失踪者被确认安全,失联人员仍然有93人。

发生这样的灾难性事件,牵动了社会各界民众的关怀,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帮助”。包括我所教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也在热切地商议和了解,看是否能将自己所学用来为灾民们提供心理援助。如果有需要,我相信那些年轻学生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灾后积极的心理援助工作中;我也相信,除了我的学生们,社会其他机构、学校也热切地期望能为灾区民众做些什么。

既然如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结合9年前参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辅导的经验和见闻,有必要将灾后针对灾民心理援助的一些专业常识告知那些热心的志愿者们。心理援助或灾后心理辅导,如果不能恪守如下常识,很容易就事与愿违,不仅没能帮助到灾民,反而添乱。

对于像山体高位垮塌这样的“灭顶之灾”,对于经历或者亲眼目睹灾害现场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在心里留下一些创伤记忆,并且带来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那么,心理志愿者们首先要了解经历或亲眼目睹了灾难现场的灾民,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沮丧、悲伤、惊恐、焦虑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反应,不要试图加以阻止或矫正。不恰当地介入灾民自然的情绪康复过程,不仅无助情绪的纾解,反而可能强化和夸大负面感受,没有问题反而给帮出问题。

其次,灾民需要的社会支持是陪伴、理解和共鸣,不要用自己的狭隘经验或书本里学的教条知识去不着四六地试图“安慰”或“开导”。哪怕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陪着他们,也好过不明就里地叨扰。

其实,大多数经历了创伤的灾民都会在经历一个自然康复过程后而缓解、痊愈,欲速则不达。任何他人都不宜设置时间指标尽快帮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应尊重和配合他们自然的康复过程,心理援助志愿者们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

如果有些灾民的灾后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迁延时间过长,就需要让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者来接手评估、诊断,根据每例病人的情况治疗,而不应该怎样怎样的一概而论。没有取得心理咨询专业的资质,或没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经验的志愿者,最好不要擅自处理,而应该帮助灾民获得专业的辅导帮助,以避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对于接手并启动专业心理辅导的志愿者或专家、机构,应该知道的是,对于那些具有临床意义上的心理病理性反应的病人,绝非一次、两次或少数几次咨询辅导就能治愈他们的病症,大多数时候病人需要较长时间的连续心理咨询治疗。那么,在灾后一时揽下的病例,能否有规划、有预算地进行长期的咨询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像过去那些灾后心理救助乱象,灾后短期内心理援助一窝蜂地拥上去,过三个月就作鸟兽散。

最后再提醒一点,那些陷入严重心理和情绪困扰的灾民,促使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病理性反应的往往并不仅仅是灾难因素;甚至有时候灾难只是诱因。所以即便是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服务的工作者也应该充分知晓心理辅导的适用范围,不逾界,不高估心理辅导的效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