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见到一些视频网站上面,外国UP主对于中国的手机支付羡慕不已的情况,确实自从支付宝和微信普及,出门一只手机走遍国内都不怕,而现在微信和支付宝也在试图征战海外市场了。
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海外征战的近况
1、支付宝的双管齐下
最近支付宝推出了港版APP,这是它首次为境外用户推出当前版本的APP。在这之前,它也为海外用户提供电子钱包服务,这是一种更加正式的、支付领域的介入,也是支付宝海外拓展的两大方向之一。至今,蚂蚁金服已经在印度、泰国、韩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地与合作伙伴发展了当地的电子钱包,超过2亿的境外用户都在使用它。
除了电子钱包服务,支付宝在海外的另外一方向——旅游消费,也有很不错的进展。截止今年五月份,支付宝已经支持在欧洲的许多机场使用,也可以直接使用它在免税店消费。在德国21家Rossmann超市都引进了这种支付方式,将来还会普及到2000家,去德留学和旅游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而美国各大旅游城市包括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地的机场、DFS免税店、LV门店也都能刷支付宝,之后还将有400万美国商家支持顾客的这一付款方式。
目前,支付宝已经进入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境外货币结算,并接入了10万多家线下商户门店,蚂蚁金服的大名逐渐传播到了海外。
海外布局至少10年的支付宝,目前看来还是不错的,海外旅游和电子钱包双管齐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一方面是基于国人对于支付宝的依赖性,让它的海外旅游方面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外当地相对贫瘠的移动支付环境也给了支付宝可趁之机。
2、微信支付左右开弓
起始于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尽管早期受到支付宝的打压和牵制,但是凭借自身在国内稳扎稳打的实力以及强大的社交,在后期发展迅速,2016年更是抢占了支付宝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在海外拓展方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微信支付也攻势汹汹。
与支付宝类似,而微信也同样选择在长处发挥自己的本领,推出了海外版微信WeChat,期望形成新的海外社交网络优势。WeChat目前已经有上亿的海外用户,主要集中在利比亚、文莱、日本、马来西亚、澳门、英国等区域。这个方式强调时间的积累,但是慢工出细活,厚积薄发出成果,就像它在国内与支付宝打的那场翻身仗一样。
另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产生了正面的竞争关系。同样是为了让中国用户在海外能够使用它们的支付方式,微信也在海外旅游方面进行了多番布局。5月份,微信支付宣布携手CITCON正式进军美国,而一个月前它还宣布了进军英国的讯息。
根据5月份的数据,微信支付也已登陆1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2种外币直接结算。虽然相比支付宝还有所欠缺,但是在时间和资历的差距下,微信支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
二、欢腾景象下的暗潮汹涌
1、旅游业务的局限性
首先是海外旅游方面,支付宝和微信在策略上都是目前的主要方向。而它们的各种海外合作也大部分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尽管它们也有电子钱包和社交软件的海外推广行动,但和旅游这块相比仍相对较少。
中国每年海外旅游的人数都非常多,但对比与其它国家的本地人数综合来讲,旅游人数也不算很大的数量,而将目标放在旅游人群的微信支付宝海外拓展就显得前景不是那么宽广了。即使之后微信和支付宝能够让所有海外旅游的中国用户都能使用它们进行支付,但这个规模依旧无法和当地的市场比拟。
旅游业务的支付拓展,无法做到让外国用户使用这两种支付方式。只要当地人无法接受和使用它们,那么这种拓展依旧是狭义的。并且,短时间内这种局限性应该很难打破,只能从微信和支付宝其它方面的拓展来进行弥补。
2、电子钱包和WeChat推广的阻碍
电子钱包服务的海外推广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前文有说到国外的移动支付领域相对贫瘠,但是也有特殊案例。有些国家是有移动支付基础的,只不过没有发展得像中国这般普及,像PayPal、ApplePay、谷歌钱包等等。
支付宝的海外电子钱包服务还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南亚地区,蚂蚁金服的延伸也暂时还未深入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移动支付有自己的基础,而东南亚这方面就相对薄弱,更容易进入。目前范围还不够广泛的支付宝海外电子钱包服务也同样是狭义发展的。
比起支付宝,微信在WeChat的海外推广方面或许困难更大。微信在中国的社交优势来自于腾讯多年的经营,它在中国就好比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而在海外拓展上,FaceBook为代表的国外社交软件的实力同样强大,微信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相反,不够了解国外人社交习惯以及使用体验的微信在海外显得比较被动,推广速度有限,而它包含的支付业务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点在微信海外版主要都集中在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就稍微有所体现。
三、微信支付宝出国游遭遇困境
1、对外来企业的排斥心理
对于陌生的事物,人们基本上都会有排斥的心理,比如韩国,对外来企业的排斥现象就非常严重。韩国人热衷于支持国货支持国货,购买产品使用服务基本都优先选择本国企业,并且对外来企业从根源上有排斥心理。而面对关系到自身财产安全的问题,有时候这种排斥会变得更为明显。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支付宝在进入韩国的时候选择和韩国本土的Kakao Pay合作,不直接与韩国企业发生冲突,而是选择和韩国本土的第三方支付达成盟友关系,借助本土第三方支付的“国产形象”,这才将韩国人对它的排斥度降低。
许多国家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这种排斥度不会消失,只会有强度的变化,第三方支付进入外国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也就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可能发生在WeChat的推广上面,不符合他们的各种习惯审美就足以成为被排斥的理由。
2、本国移动支付企业的存在
虽然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得非常迅速,但国外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虽然相比较中国,使用得并不是很频繁,但是这种付款方式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美国的PayPal,英国的world pay,加拿大的Alert Pay等等都是这些国家本土成长起来的移动支付企业,并且大部分历史并不比支付宝短,同样拥有坚实的拥护者。微信和支付宝想要介入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关系中是比较困难的。
并且有许多国家并不只有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多的是像中国一样各种第三方支付并起,进入这些国家的支付领域面对的压力也更大。以印度为例,印度是有自己的移动支付企业的:第一名的Paytm、第二名的FreeCharge以及第三名的Mobikwik。这些印度本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印度政府废除纸币之后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而第一支付产业Paytm发展更是迅速,和第二名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就像当年的支付宝。
印度的移动支付行业就如此竞争激烈,欧美国家的情况也比之相差不远。虽然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得更为超前,但是进入这些地区也不过多了一些经验,想在本国移动支付企业竞争中插足并且获得优势却并非有经验就能行的。
3、政府的干预
同样以印度的状况作为例子:在印度国内支付大战硝烟四起的时候,印度政府又发布了要推出移动支付统一接口UPI,以及与政府背景的支付钱包BHIM。这一政策可能是为了整治国内混乱的第三方支付局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将这个领域从源头上更多地掌握在国家手中。
印度本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而这个政策也表明外来第三方支付要想进入印度就必须接受印度政府提出的这个政策,发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因而在印度的拓展上,支付宝和微信都选择了迂回战术。
阿里巴巴支持印度第一支付企业Paytm,背后操作;腾讯则14亿美元领投印度最大本土电商Flipkart,打算从电商的方面入手。另外还有消息称FreeCharge和Mobikwik有合并趋势,原因是有中国企业愿意投巨资支持但要求它们合二为一。
金融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命脉,而支付领域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把持国家的稳定,政府最有可能的就是将支付也把控住。这样,微信和支付宝进入国外遭到的阻力或者又会多一重,而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相继发生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4、其它外国企业的竞争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并不是唯一的进入全球各国开拓新市场的存在,同样有第三方支付巨头以及其他企业在加入这个行列之中。
FaceBook旗下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将在印度推广在线支付功能,总体有点类似于微信。而它聪明得将UPI作为以后合作的重点考虑对象,希望通过和政府的合作来加入印度的这场支付大战。FaceBook作为全球知名的社交软件,实力自然非同一般,虽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经验上没有真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足,但是它有发展的潜质。
这种存在就像微信支付能在中国获得成功是相差无几的,方式都差不多,看得不过是如何去操作而已。而它的用户群体更为广泛,覆盖全球,这点比微信的优势要大得多。如果操作得当,它或许会比微信能更快的在全球普及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业务。
不过面对FaceBook的竞争也不必太过紧张,在第三方支付技术方面它并不一定比微信和支付宝有优势。就像三星和高通这样的国际大公司都在无线充电这块研究竞争,但国内的微鹅和比亚迪在这个领域并不比它们逊色。
正是由于这些障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的拓展看似光鲜然而实质或许并不是很乐观。
虽然目前来看,微信和支付宝都选择了类似的策略,以旅游消费为一个发展方向,再配合自身的长处向海外发展相应业务。但是它们在各自的长处的发展上都有遭到限制,支付宝和PayPal等支付工具的较量,WeChat与FaceBook等带支付业务的社交软件之间的竞争,反而会使双方在旅游方面的业务拓展相对更简单轻松。
支付宝在电子钱包业务上面想得更长远,或许是希望能在国外达到和国内一样的效果。通过纵横布局,将支付切入其它服务领域包括生活、理财、商家销售等,将之融入到各个领域中去,逐渐渗透。
微信则是准备以点破面,通过社交日常来入侵外国用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计划目前还看不到成效,短时间内想达成几乎是做不到的,尤其还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和排挤。不过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微信和支付宝在将来未必不能实现这些目标,比起国外的同行,它们虽然不一定有优势但也未落下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