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让设计者操碎心:造型要个性 4年免维修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17-05-18 10:11  

df15252fc43c45b1bd2aef69f3eecf06

如何让自行车在城市的街道上成为“风景”?如何设计一辆“4年免维修的自行车”?你知道自己在骑摩拜单车的同时,还在默默地为它发电吗?共享单车大订单如何冲击自行车生产行业?

你骑的共享单车,让设计者“操碎了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城市化以及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自行车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代步工具,而更多地用来比赛、锻炼、健身。而现在,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路上随处可见橙、黄、蓝、绿等各色单车。

仅一年前,谁也不会想到,除了大学校园以外,自行车会在人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有如此强的存在感。共享单车以极快的速度闯入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不被模糊在城市中”

共享单车市场在不断扩大,除了摩拜和ofo以外,Hellobike、小蓝、小鸣、优拜单车等也成了新入局的玩家。看着街头色彩跳脱的自行车,有人打趣说,单车大战变成了一场“颜色大战”。然而其中的逻辑并不仅仅是“挑选颜色”这么简单。

2016年4月,共享单车投放到上海街头,标志着这一新生事物横空出世。在中国人的自行车“租借模式”开始取代“拥有模式”之前,共享单车的创始人真是没少花费心思。

eico design是摩拜在2015年初创阶段寻找的数字化产品咨询与设计公司,先后设计了摩拜的用户界面和logo。其首席创意总监张伟也参与了色彩的选择,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城市里有纷繁复杂的信息,这辆车一定要从城市里跳出来,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人们对颜色的敏感。

如果你回想起过去的自行车,是否还记得它们的形象?复杂的花纹印在暗淡的底色上,色彩饱和度不高,任何一辆自行车被丢在地铁口的一堆自行车中间,都会被淹没其中,很难找得到。

“我们讲一个方法论,这不是色彩的问题,是认知层面的问题。当一种新形态的模式和技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生活时,我们面临非常多0-1的问题,人们通常会先对这个东西进行归类。所以,‘你是谁’,这是强相关的问题。这也是整个设计思路,这个设计思路就是一辆自行车,一辆很酷的自行车。”张伟说。

在张伟团队的理解中,橙色是很多城市的标志。他举例说,“比如日本的东京塔,或者其他一些标志性建筑,是会让你记住的。暖色调穿透性很强,它能从很远的地方被人看到。”设计者们选择橙色,希望让自行车不会模糊在城市中,也不能模糊在朋友圈里。

但是Kenneth零售平台在今年4月发表的《共享单车究竟哪一种颜色最受欢迎呢?》一文中统计了当前市面上40款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它们“瓜分”了调色板上的不同颜色,而且严重“撞色”——使用绿色的有11个,浅蓝色、黑色和红色的各有6个。作者分析说,“作为一眼可以看到并被认出来的标识,颜色起初是共享单车的重要武器。然而,当各型各款的共享单车接踵而至,事情变得不再那么简单。”

颜色除了炫酷,摩拜单车无锡工厂总经理徐洪军还延伸出实用性的一面。在设计阶段,他提出使用除了橙色以外的银色。徐洪军热爱商品表面的质感,银色是铝的本色,能够让受众看到第一眼就有想使用的冲动。另外在他看来,铝本色让单车看起来简单,即使发生碰伤,看起来车还是新的。

当然,“不被模糊在城市中”,除了颜色以外,造型也要有个性,这在共享单车市场前期尤为重要。摩拜一代的设计师王超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当时这辆车外观做成那样,就是想要在城市里严格区别于其他车。不然别人不会尝试,假如一开始就使用lite或者ofo的那种设计,会埋在一堆自行车里,你既不知道它是共享的,也不敢去骑——因为你会担心那是别人的车。”王超所说的Lite是摩拜在2016 年 11 月发布第二代轻骑版单车,官方称mobike lite,这款设计在共享单车已经被大众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才回归了链条传动和辐条车轮,外形和普通自行车差别不大。

近些年时尚圈极简主义风行,这阵风也影响了单车的设计。自行车的外观设计不再走纷繁复杂的路线,而是用简单的主色调和Logo搭配,造型上也在做减法,比如摩拜单车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刹车线,它们全部被藏在了单车的内部。

“对那些走在路上的人而言,哪辆自行车会吸引眼球的时间最长?”这是王超在设计单车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他的答案是:马路对面有个人骑车过来。如果这时候,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滚动的轮子,而不是普通自行车有个车叉,会更有吸引力。因此,他使用左侧单摆臂技术,“我们是为了好看,把最简单的一面呈现给大多数路人,吸引他也会去骑。所以,最初摩拜单车所有的官方照片,都是从没有臂的角度拍摄的。”

为共享而生

你所认识的自行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过80年代以前的横杠28自行车、山地车、公主车或者小轮折叠车,它们无不有稳定的结构、手拨铃、车链子、弹簧车座、充气轮胎、挡泥板和车锁。但是一开始,共享单车就靠颠覆以上自行车的形象而闯入我们的生活中。

到目前为止,摩拜是公认的设计以及生产制造方面科技感较强的单车。2015年8月,第一台手工打造的摩拜单车成型,次年4月,第一代经典版摩拜单车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它看起来与我们印象中的自行车很不一样——轮子没有常见的辐条、也没有气门芯;没有多余的刹车线;车锁没有钥匙孔而是代之以二维码;还有,车链子去哪儿了?

“外观是为功能服务的,摩拜不是刻意要做成那样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实现共享,同时得兼顾免维护,基于这个就自然而然成了这样。”王超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王超是汽车专业出身,他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是旧相识,当时,她还没有设计团队,而王超工作之余也有时间,所以就决定参与设计。

当时他接到的唯一要求是,设计一辆“4年免维修的自行车”——从财务上估算,4年免维修就能赚钱。至于怎么做到,那就是王超的事情了。

自行车在1791年产生,经过了200多年的改进。20世纪初期,其基本的结构已经稳定下来:主要由车体、传动、行动和安全装置4部分构成。

共享单车与私人自行车相比,数量多,使用率高,骑行者体型各异,磨损大,一旦损坏,维修成本极高。在传动机构设计上,传统使用的车链就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自行车就两种链条可选择,一种是链条,一种是皮带。链条面临生锈,掉链子;皮带没有声音,也不会生锈,但是一剪就完蛋了。”王超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共享单车推出以后,另一家使用常规车链的公司ofo的确面临着“掉链子”的问题。

除了链条和皮带之外,还能用什么?不会被剪断的皮带必须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不适合共享。从事汽车设计的王超选择使用一种新的传动机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无链条轴传动。“其实在汽车领域,这种传动方式很多,轴传动是每个汽车都要用的。”

实际上,自行车无链条设计并非摩拜首创。但在摩拜申请的专利“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传动系统”说明书中介绍,现有的无链自行车制作和安装成本很高。因此研发团队设计的是一款主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制作、组装和维修的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自行车,这也是摩拜区别于其他单车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这种传动装置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单摆臂,轴传动。踩脚踏板时,会带动安装轴系转动,在轴系上的锥齿轮传动后,会带动轴转动,轴再通过锥齿轮带动连接后车轮的安装轴系转动,后车轮就往前行走了。

从外观看来,这是个完全封闭的系统,使用者对里面的构造无从知晓,王超介绍,这能保证齿轮4年甚至10年都不会生锈。

但是摩拜一代面向市场后,人们普遍的体验是难骑、吃力。事实上这不是因为轴传动的原因,而是后轮有发电机,往前蹬车,除了前进,还需要使能量转化为电能,所以费劲。摩拜最近推出的“风清扬”款式,在经典一代的基础上做了改进——电机变小了,轴传动动力系统效率大幅提升,因而骑行比上一代省力30%以上。

原来,你在骑车的过程中还不知不觉为它发了电?是的,这个发电机是用来为摩拜单车的智能锁供电的,为的是让它随时有电。

智能锁能实现位置上报、引导找车、智能开锁、挂锁自动结束等一系列功能,保证共享单车“无桩”存放,这是共享单车最核心的部件,也是它区别于以往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最大特点。目前,摩拜、小蓝、优拜、Hellobike等不少单车使用了GPS智能锁,而ofo、由你单车等则使用密码锁。

在设计时,研发者选用了实心胎,目的依然是免维修。充气车胎虽然舒适性强、滚动阻力小,但是被扎、变形都会增加后期维修的难度,于是他舍弃了充气胎的某些优点选择了实心胎。同样使用实心胎的是小蓝单车,新款摩拜则选择使用陶氏化学PU轮胎,不用充气,比实心胎更加轻盈。ofo则使用传统充气轮胎,虽然在生活中遇到爆胎的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单车,但是不得不承认,骑上自行车确实有飞一般的感觉。

除了轮胎,你也一定注意到,单车的轮毂也不大一样——没有密密麻麻的辐条,而是五幅轮毂,这目前只在摩拜身上能看到。辐条的缺点在于,不同的辐条如果松紧不一,会导致轮胎变形。“压铸铝轮本来用在汽车领域,在自行车上面,就变成了极度标准化的一种模式,不同担心拿到这个车子上能否装得下轮子,因为有几百万辆车,要超级标准化。就跟你在战场上打枪,不能挑子弹,得保证每一个子弹都能严丝合缝地发射出去,而且保证精度。”

王超测算过,换一个有链条的车轮,技术好的师傅至少也需要20分钟,对共享单车来讲,“那是灾难”。摩拜的车轮使用汽车车轮的结构,拆轮子和传动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就跟汽车换备胎一样,简单快速。

当然,不一样的还有车铃,普通自行车用的是手拨铃,而现在的共享单车几乎都是旋转车铃。事实上,这种铃铛一直都有,但是很少有人使用。为什么?在王超看来是由于习惯。“近一两百年的自行车产业太成熟了,他们觉得可能没的搞了。”但是手拨铃容易损坏,其次对共享单车来讲,要尽量减少突出物,防止摔倒后伤人,因此他选择使用了旋转铃。

被改变的不只是单车

如果你要使用共享单车,打开手机APP、注册、充值、找车、扫码、开锁,这是必须经历的程序。但是在当下手机APP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忽视它背后的设计。

张伟把人们骑行共享单车描述为,“数字化出行体验和物理化体验的结合”,这实际上是强调APP上的体验和现实中骑车的体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今天,这个数字化在渐渐吞噬物理化的东西,它本身承载的意义会比你看得到的更大。”

回到现实中,使用ofo的时候,你打开APP仅仅是为了开锁,需要先手动输入车牌号,系统回复你4位数的密码,你得边读边在座位下面转动密码锁。第二天,你使用摩拜或者小蓝车APP,打开APP寻找附近的车,找到以后扫一扫二维码,锁被打开,你把手机放进口袋,就跨上了车座。

此时,使用APP成了人们骑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张伟看来,“别人看到的APP是个界面,这实际是把无数的数据和标准化流程压缩成了能让用户感知的载体。每个应用承载的是它所有的业务流。”

如果有人预定自行车而长时间不去骑行怎么办?怎样引导用户去骑偏远角落里长期没人使用的单车?这些都是后台需要输入的数据。研发团队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让使用者成为传播者也是维护者,并优化出实名认证、还车拍照、故障上报等功能;以及将距离换算成时间,既让用户感知,也反过来让设计在用户忍耐范围内更加优化;甚至设计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可能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但是后台复杂不代表非得让人们看得到。“普通自行车使用时只需要钥匙,如果可以把手机上的操作简化为一步,等同于传统的开锁,剩下的都交给系统去完成,那么相比于普通自行车的使用,我们没有因为摩拜单车的新形态而为骑行增加任何负担。” 这是设计者们认为需要达到的最好设计效果。

根据今年4月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报告》统计,摩拜单车目前在市场上投放了超过365万辆,ofo投放250多万辆,哈罗和酷奇分别投放70万和10万辆车。人们感受到的是生活中共享单车的增多,但是背后却牵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

腾讯财经《资本论》报道,今年年初,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厂收到了ofo的1000万辆订单,而摩拜除了在无锡自己的工厂以外,还与天津爱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500万辆的订单。

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是中国自行车的重要产业基地,这里目前也有很多自行车厂跟共享单车合作生产整车或者零部件。王庆坨自行车商会秘书长菅顺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共享单车的发展挽救了这个基地一些厂商的命运。

“中国经济面临洗牌,自行车行业也不例外。其实过去10年市场需求的东西6年就做完了,导致后期产能过剩,就打价格战,打价格战就没有钱赚。而且自行车市场需求量也在减少。共享单车这种机会,反正比过去的利润点高点。”据菅顺启介绍,去年王庆坨有不少自行车厂都停了,共享单车一出来,要倒闭的不倒了。但是随着订单增加,伴随着利润而来的还有人工成本、材料的涨价。

菅顺启也是天津市聚友自行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目前和摩拜合作生产车架。虽然共享单车带来了机遇,但是他认为,它给单车的销售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从前是我做完车卖给销售商,销售商再卖到消费者。现在是我做完车卖给共享单车,他们随便投放,你需要的话就直接骑了。但是中间的销售商就完了。”不过这主要影响共享单车投放的城市,王庆坨生产的主要是中低价格的单车,面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共享单车目前并没有进入这些地区。

但是他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在他看来,未来自行车制造厂的发展前景可能是个性化,比如私人订制。“比如按照你的爱好、提醒,为你量身定做一辆山地车或者轻便车。量小了,但是利润点肯定高。”★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