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核潜艇内部长啥样?今天去海军博物馆看看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7-04-24 09:16  

昨天是中国海军建军节。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68周年,海军北海舰队在青岛海军博物馆举行“长征一号”核潜艇(由于舷号为401以下简称401艇)展览开幕暨国防教育大课堂启动仪式。“长征一号”核潜艇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它的成功下水,打破了当时少数发达国家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这艘游弋大洋数十载的核潜艇2003年9月光荣退出现役,2016年10月进驻中国海军博物馆。从今天起,海军博物馆里的核潜艇将开始试运营向公众开放。

探访

钻1米直径通道进反应堆舱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海军博物馆看到,全身黑色的401艇停靠在舰船停泊区。来到艇上,虽然401艇有着庞大的身躯,但是内部各舱室进出的圆形舱门只有直径约1米。进入舱门后的第一个舱室是鱼雷舱,整齐排列的架子便是鱼雷架,而靠近艇艏的位置便是鱼雷发射装置,鱼雷就是从此处发射出去。“401艇是攻击型核潜艇,鱼雷就是这艘核潜艇的武器。 ”现场解说员介绍,401艇的主战鱼雷,是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1980年中期进入海军服役。

第二个舱室是指挥舱,也是全艇的“大脑”,舰长室、机要室都在这里。指挥室内还有一个楼梯,可以爬到舰桥上,这是潜艇的上层指挥室,从外面看就是潜艇突出的部分,装有海图室、潜望镜、水声通信机等。继续前行进入前辅机舱,这里有厨房和冷藏室。此外,前辅机舱里还有残抛装置,生活垃圾经压实抛出艇外。

之后,记者钻过直径约1米的通道进入401艇最重要的反应堆舱。核反应堆通过装载核燃料堆芯的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为潜艇提供持续可控的核动力能源。经过反应堆舱,进入后辅机舱,主要有汽轮发电机、造水机等设备。之后是主机舱,通过蒸汽轮机推动主齿轮减速箱来带动轴系,为潜艇航行提供动力。最后一个舱室就是核潜艇的尾舱,这里有应急发电机,保证潜艇在主动力装置操纵失效时仍能继续水下航行。

回忆

独立自主造出首艘核潜艇

核潜艇是国之重器。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当时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10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当中国政府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时,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毛泽东听后说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此,中国人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制核潜艇的道路。

然而,研制核潜艇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从1958年开始有计划,到1968年11月开工建造,历时两年,1970年4月完成了首艇的总体试水,1970年12月26日401艇下水。 ”401艇第二任艇长傅照贵回忆说,后来经过两次实验,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401艇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和法国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该艇先后参加一系列实验试航和重大演习任务,为培养我国第一代合格的核潜艇艇员,加快核潜艇部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9月,401艇光荣退出现役。经过了彻底的去核化处理,相关指标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对外展览要求。于2016年10月进驻中国海军博物馆。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经历

水下90昼夜极限实验

因为是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艇内的各种设备、仪器仪表都得经过反复实验,“在核潜艇交付之前,家里人都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因为整个过程需要保密。 ”傅照贵告诉记者,核潜艇设计的水下极限是90昼夜,他就经历过水下90昼夜的极限实验,当时艇上有100多人,远航食品是主要的食物,也可以在水下做一些其他的食物。氧气和淡水是核潜艇下潜时最重要的。据介绍,潜艇内各舱室有氧烛,由氧烛主体和电源箱组成,电源箱提供直流电,在氧烛主体内部点火通电,使药块中的氯酸钠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释放氧气。而淡水则主要来自造水机,根据蒸馏法从海水中分离淡水,用来保证艇员生活用水。长期在海上生活,为保证造水机正常使用和减少水下航行污水排放,生活用水受到限制,饮用水也是每天定时供应。长时间的水下黑暗的生活,会让人感到不适,记者在艇内看到几幅自然风景画,而这些山水画就是为让艇员放松用的,“看一看风景画会让人内心变得更舒畅,可以缓解压力。 ”解说员说。

核潜艇主要类型

攻击型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巡航导弹核潜艇 实验用途核潜艇

责任编辑:周慧
0